|
火箭軍官兵正在進行夜間發射訓練。 |
中評社北京1月7日電/美國媒體1月5日文章,原題:中國對美國的非動能“三戰” 筆杆子有時候比刀劍還要強有力。同樣,在擴大海上和領土邊界方面,中國的非動能“三戰”戰法或許最終遠比它的導彈或航母更具威力。
環球網引述美國《國家利益》發表文章稱,“三戰“作為一種重要的作戰能力,首次被中國軍方正式認可是在2003年,包括心理戰、法律戰和輿論戰。
中國心理戰的目標是威懾、削弱敵方士氣,或震懾敵對國家及其民眾,讓對方不敢反擊。正如白宮前顧問斯蒂凡·哈爾珀在2014年給五角大樓淨評估辦公室的一份報告裡所講:“使用外交壓力、謠言、虛假說法和滋擾,來表達不悅、稱霸和傳遞威脅。”舉個例子,當中國(對日本)施加經濟抵制或禁止國民(赴日)旅遊時,就是希望迫使身處經濟停滯困境和渴望繁榮的日本民眾默認有關釣魚島的中方領土要求。
至於中國的法律戰,目標是修改——或許還有重寫國際秩序的規則,使它們有利於中國。一個典型例子是中國造勢限制《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的200海里專屬經濟區的航行自由。中國一直不斷宣揚這種觀點——本著奧威爾式箴言“說得夠多,人家就會相信”的精神。
中國的輿論戰在諸多方面是最“險惡”的。目標是影響民眾看法,令其接受中國對事件的定位。傳統基金會學者迪恩·程稱這種戰法是一種“永不停歇的活動,旨在長期影響看法和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