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活漢字”從五萬減到七千 電報惹的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6-15 00:50:01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周程(中評社 黃博寧攝)
  中評社香港6月15日電(記者 黃博寧)中國的五萬漢字現在為什麼常用字只有7000個?新文化運動時期的“科學”一詞從何而來?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周程認為,西方科學興起引來的中文電碼的使用,是常用漢字銳減、雙字詞形成最主要的原因,也是西方科學技術對中國語文最重要的影響。

  周程以新文化運動興起前的“科學”由來一題進行報告,談及西方科學對近代中國之影響,認為電報對中國語言文化的影響深遠。他表示,英文只有26個字母,在用莫爾斯碼進行轉換時相對容易,而《康熙字典》中收集的漢字卻有5萬個,採用拼音文字的方法轉換難度極大,最後只好參照部首排列方法,挑選了常用漢字6800多個,以及一些字母符號,對號從0000編到9999,用作漢字電碼本。

  最近100多年,因由新聞報業的普及和訊息傳播的需要,能夠通過電報傳播的,也只有這編碼的不到7000漢字。因此,古文中用單字詞表達準確意思的方式不再適用,改以相對簡單的漢字表達原先精准的意思,導致單音詞逐漸淡出,雙音節詞成為主流,原先流行的駢體文也因為無法用電報進行傳播而不再時興、異體字迅速消失,平實的現代漢語表達方式成為主流。

  周程也考據了“科學”一次的來源。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對中國的近現代思想影響極大。不過,“科學”一詞其實在中國古書中已經出現,作“科舉之學”或者“分科之學”解釋,與現在“科學”專指“自然科學”相去甚遠。

  周程認為,“科學”在清朝作為“政治”出現。康熙帝本人有深厚的科學素養,能解幾何題、算天體週期,不過目的是為了表達自己作為滿人之於漢臣的優越性,並沒有把科學“學到心裡”,只是作為工具,也沒有在全國進行推廣,只依傳統將四書五經之“道”稱之為“學”。反而,與中國一衣帶水的日本受西方科學影響較深,導致20世紀後期中國向日本學習,接受東洋的二傳,“科學”在現代漢語中的意思就是從日本舶來的。

  在日本,英文中“Science”一詞最先解釋為“學”,也有“所有學科”或“分科之學”兩種含義,不過在1880年左右在日語辭典中已經解釋為“科學、理學”。1905年,清廷廢除科舉,大批留學生前往日本,將“科學”一詞傳入國內並普及,取代原來“格致”的說法,逐漸成為現代漢語中的高頻詞彙。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