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靖國神社稱分祭戰犯“絕無可能”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26 15:49:21


 
  通往神社的甬道中間樹立著一座銅像,紀念近代日本陸軍的創始人大村益次郎。進入靖國神社必經兩扇“神門”,門上掛著巨大的十六瓣金色菊花,作為日本皇室的家徽,這一標誌只有代表天皇的場合才會使用。二戰期間,美國人類學家露絲-本尼迪克特所著的《菊與刀》試圖探尋日本的文化傳統以解釋其驚人的戰爭動員能力。靖國神社作為宣揚“為天皇盡忠”的戰歿者紀念場地,可謂“菊與刀”的現實象徵。

  神社是神道教的祭祀場所,要弄清神社不能不說神道。作為有2000多年歷史的日本民族宗教,神道教在19世紀後半葉逐漸與皇權結合,明治天皇在1889年頒布帝國憲法,確立“國家神道”,使天皇集宗教權與政治權於一身。靖國神社由1869年明治天皇下令建立的“東京招魂社”發展而來,只祭祀為天皇盡忠而死的人。通過將死者的靈位不分生前軍銜等級平等地供奉起來,達到安撫親人、動員戰爭的目的。

  日本戰敗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二戰首要戰犯進行“東京審判”。雖然天皇免於被起訴,根據美國主導的日本新憲法確立的政教分離原則,天皇去神格化,“國家神道”成為歷史,所有神社都變為宗教法人。

  真正造成靖國神社今日困局的是,1978年靖國神社秘密地將東條英機等14名甲級戰犯的牌位移入正殿祭祀,此前業已接納了大量乙級和丙級戰犯牌位。此後多名日本首相以公職身份參拜靖國神社,被中韓等國視作嚴重的政治事件而強烈反對。自1979年起,每年都參拜靖國神社的天皇再也沒有正式參拜。

  二戰死者在近250萬個被供奉的靈位中占絕大多數,但被判刑的戰犯在數量上是很小一部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