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9日電/“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有專家這樣形容當前中國經濟運行的分化趨勢。
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同時,發展中一些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存在,經濟結構的分化現象仍舊突出。
從需求結構看,一邊是消費紅紅火火,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73.4%;另一邊則是工業和民間投資增速繼續回落,外貿進出口持續低迷。
從產業結構看,一邊是第三產業占GDP比重攀升至54.1%,新模式、新業態、新產品方興未艾;另一邊則是傳統產業增速繼續回落,上游能源和原材料行業“壓力山大”。
從區域結構看,一邊是結構調整早、轉型步伐快的省份經濟運行良好,企穩回升勢頭強勁;另一邊則是資源型和產業結構偏重的省份,結構調整任務重,企業生產經營困難。
總的來說,凡是主動適應新常態,注重創新和質量效益的行業、企業和地區,發展態勢都比較好,充滿了生機與活力;相反,那些反應遲鈍、原地踏步或是心存僥幸的行業、企業和地區,則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變得舉步維艱。
“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分化是經濟發展的必然,是新事物不斷成長、舊事物逐漸衰落的自然過程,是市場經濟規律作用下資源向價值窪地流動、向高收益領域集中的主動選擇,也是經濟結構調整、新舊動能轉換的應有之義。
經濟結構的分化調整,是我們適應、把握、引領新常態必須直面的問題,也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考驗。化解需求回升難、動力轉換難、部分地區和行業困難等結構性矛盾,要用理性的態度認識分化,用科學的方法應對分化。
要有系統思維。認識經濟運行的分化趨勢,要有整體觀和發展觀,要看到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餘地大的基本特征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撑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在解決具體的結構性問題時,也要綜合施策,處理好穩增長、促改革與調結構的關系。比如我國區域發展的“四大板塊”與“三大戰略”,就是從整體上拓寬發展空間、尋求發展後勁,實現全方位的均衡協調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