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18日電/日經新聞報導,本田與日產汽車將就業務統合展開磋商。促成這個歷史性大規模重組決定的背後有台灣鴻海精密工業的身影。鴻海瞄準了經營不善的日產,在水面下試圖參與經營。如果鴻海的計劃得以實現,本田與日產的合作有可能一切歸零。日本這兩家車企抱著堅定不移的決心,一口氣轉向了統合。
從今年秋天開始,鴻海的影子一直在日產的周圍浮現。鴻海通過美國蘋果智慧手機“iPhone”的代工實現了增長。
雖然目前仍以IT產品的代工為主業,但2019年作為下一個支柱,宣佈進軍純電動汽車(EV)業務。雖然開展了EV設計和製造的受託服務,但是目前的課題是提振停滯不前的業務。
鴻海EV業務的統帥曾是日產汽車的三號人物
領導鴻海EV業務的首席戰略官(CSO)關潤,曾是日產的三號人物,歷任日本電產(現為尼德克)社長,2023年接受鴻海的邀請。關潤被要求實現在世界EV市場獲得“40%份額”的長期目標,目光瞄準了自己的老東家日產。
鴻海的關潤曾是日產的三號人物
由於曾期待能成為客戶的美國新興純電動汽車企業接連破產,鴻海把重點放在了日本市場的開拓上。今年9月宣佈,將在充分利用子公司夏普的零部件技術的基礎上,自主涉足純電動汽車開發。
日產曾在2010年量產EV“LEAF(中國名:聆風)”。鴻海似乎希望通過向日產出資,獲得EV製造的經驗和在全球擁有的銷售能力。
作為參與日產經營的手段,鴻海瞄準了法國雷諾存放在信託銀行的日產股票。雷諾在1999年收購了陷入經營困境的日產股份,成為出資43%的最大股東。
這被稱為雷諾的影響力巨大的不平等條約,日產長期以來一直要求修改為對等關係。2023年11月,兩家企業的資本關係時隔23年重新調整,採取了雷諾降低出資比例,各相互出資15%的形式。
雷諾為了將其持有的部分日產股份分階段出售,暫時轉移至法國的信託銀行。目前仍有22.8%(截至9月)的日產股份存放在信託銀行,鴻海似乎認為,只要收購這些股份,就可以參與日產的經營。
日產察覺到鴻海的動向
日產察覺到鴻海的這一舉動,在私底下討論反收購的對策。面臨經營不振的日產希望避免鴻海參與經營。
從日產來看,主力的美國和中國市場銷售明顯低迷,2024年4~9月的合併凈利潤降至192億日元,同比下降94%。
作為重建措施,11月提出了在全球裁員9000人、將全球產能減少2成的結構改革,但如果鴻海參與經營,存在被迫進一步進行整合的風險。
鴻海的關潤與日產社長內田誠也存在關聯。
關潤在2019年12月就任日產的副COO(首席運營官)。原本計劃作為繼社長內田誠等人之後的“三號人物”參與經營重建,但上任不久就離開了日產,轉任日本電產的社長。日產方面認為“關潤拋棄了日產”。
本田對與日產的合作流產感到焦慮
本田方面也對鴻海的動向保持警惕。本田8月與日產簽訂了全面的業務合作協議,開始了EV核心零部件和車載軟體等通用化的相關協商。
“如果日產和鴻海合作,我們的合作就會一切歸零”,本田相關人士對日產發出強烈警告,但這也是焦慮的證明。
對本田來說,與日產的合作是增長的軸心,無論如何都希望避免談判破裂。甚至討論過如果鴻海對日產實施敵意TOB(公開要約収購),本田將成為“白騎士”(友好收購者)。
進入12月後,鴻海的幕後活動變得活躍起來。
還有消息稱,鴻海的關潤計劃在法國巴黎與雷諾的首席執行官(CEO) 盧卡·德梅奧(LucadeMeo)舉行會談。有觀點認為“鴻海當場提出收購日產股份也不足為奇”(日產相關人士)。
激進投資者成為日產大股東
日產的經營環境日益嚴峻。11月份,激進投資者的存在浮出水面。據悉由原村上基金旗下的Effissimo管理的基金持有已發行股份的2.5%,成為第五大股東。
此外,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提出的提高關稅也使業務環境變得更加不透明。日產從墨西哥和日本的工廠向美國出口大量汽車。如果按照競選綱領提高關稅,在作為主戰場的美國市場將遭受巨大打擊。
在經營重組具有各種選項的背景下,內田誠社長為了排除被收購的風險,打開局面,最終選擇了啟動與本田統合業務的磋商。
還考慮到日產屬於最大股東的三菱汽車將來加入,力爭構建能承受今後增加的自動駕駛等軟體和電池投資負擔的體制。
如果三家企業的統合得以實現,將誕生銷量超過800萬輛的世界第三大汽車集團。可以獲得與美國特斯拉和中國企業相對抗的競爭力。
美國通用汽車正在討論與現代汽車針對EV和軟體等新一代汽車的聯合開發展開合作。本田和日產以堅定不移的決心吹響了重組的號角,今後將波及全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