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28日電/家裡養的幾頭豬再次賠錢後,46歲的趙素娟嘆了口氣,搭車到市裡參加政府免費開辦的家政服務培訓班,成為村裡第一個學員。
兩年過去了,她已拿到行業認證的月嫂高級證書,月薪穩定在6000元以上,柳暗花明令她暗自慶倖:“實在沒辦法才出門學習,誰知道找了個好出路。”
新華社報道,趙素娟所在的河南省,是中國傳統的人力資源大省。過去多年來,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勞動年齡人口增長、人口撫養比下降帶來的人口紅利是重要支撐因素。於中部省份更是如此,總人口近億的河南勞動年齡人口占70%左右,以低人力成本為基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成了經濟發展的引擎。
不少專家認為,隨著老齡化和生育率走低,傳統意義上的人口紅利正在消失。
國家統計局4月份公佈的201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中國大陸15—59歲人口為92471萬人,佔總人口的67.33%,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時下降2.81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為16.15%,上升2.89個百分點,遠超10%的老齡化國際標準。
“中國已告別‘勞動力不斷增長、供大於求’的國情,將迎來勞動人口的絕對減少,下滑態勢在未來很長時間內難以轉變。”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曾指出,隨著人口紅利消失,劉易斯拐點到來,必須創造新的增長動力。
作為承接東部產業轉移,並將目光瞄準高端高效產業的內陸省份,河南正通過全民職業技能培訓、提高教育水準等一系列手段,實現勞動力資源從數量到品質的轉變,挖掘新的人口紅利。
“建立在低成本勞動力基礎上的比較優勢弱化,要使勞動力群體向專業技術技能群體提升。”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張明鎖認為,提升勞動力素質是形成新優勢的捷徑。
自2009年起,河南每年實施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培訓高技能人才、職業院校學生、農村勞動力等各類人群,趙素娟就是受益者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