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4日電/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據韓聯社報導,截至2023年7月,韓國出口額已連續10個月下滑。從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韓國對外貿易逆差持續15個月。
分析人士指出,2023年,韓國經濟陷入出口持續下降、製造業萎靡、增長乏力的困境。受全球高通脹、高利率與貿易碎片化趨勢影響,韓國出口頽勢短期內難以實現逆轉,經濟復甦步履維艱。
跌出全球前十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近日公布數據顯示,7月份韓國出口額為503.3億美元,同比下降16.5%,為連續第10個月下滑,創下自2020年5月以來最大跌幅紀錄。韓國核心產業——信息通信產業的出口額為146.1億美元,同比減少24.3%,連續13個月下滑;主力出口產品——芯片的7月出口額為75.4億美元,同比下滑34%,連續12個月下滑。從地區來看,韓國對中國、美國、東盟、歐盟和日本等五大出口國家或地區的出口額均有所下降,分別為25.1%、8.1%、22.8%、8.4%和5.9%。
受出口下滑影響,韓國整體經濟形勢不容樂觀。標普全球發布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顯示,7月份韓國的製造業指數為49.4,低於50分榮枯線,連續13個月處於萎縮狀態。
據韓聯社報導,韓國央行7月披露的數據顯示,韓國2022年名義國內生產總值約為1.67萬億美元,同比下降8%,出現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降幅。韓國經濟規模排名位居全球第13位,跌出全球前十。
全球需求疲軟
“韓國經濟產業結構相對單一,半導體、化工、機電與運輸設備等製造業處於國家經濟支柱地位。同時,韓國是高度依賴出口的外向型經濟體,對全球市場需求高度敏感。韓國出口不振與當前全球貿易復甦緩慢緊密相關。”韓國中央大學國際關係研究生院國際學科教授、山東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經濟合作中心特聘研究員姜昊求接受本報採訪時分析,全球需求疲軟是韓國出口表現不佳的重要原因。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全球半導體產業均處於下行周期,其他國家對電子產品以及智能化生產的市場需求減少,尤其是半導體、芯片等電子通信產業產品的市場需求低迷。此外,當前,能源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高企,美聯儲強力加息導致韓元大幅貶值,這些外部因素推高韓國製造業成本,制約韓國出口貿易規模增長。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稱,美國的產業保護政策迫使韓國調整出口結構,對其半導體、造車業等支柱產業帶來巨大壓力,可能導致韓國經濟陷於困境。
姜昊求表示,近年來,美國為維護自身利益,陸續頒布《通脹削減法案》《芯片和科學法案》等,採取貿易限制措施,對韓國半導體、汽車等優勢產品出口施加政治壓力,進一步拖累韓國出口增長。
或將長期承壓
面對出口持續下滑、經濟增長乏力的困境,韓國政府接連出招。韓國金融服務委員會近日表示,將從9月起,通過公共和私人銀行向出口商提供總計23萬億韓元的金融支持,同時將採取其他措施緩解貿易融資困難。
據韓聯社報導,韓國政府6月召開的“經濟長官緊急會議暨出口投資對策會議”表示,到2027年,韓國政府將向民間提供5.6萬億韓元規模的資金支持,著手扶持高科研成果轉化並設立合作型創業支援項目。
“韓國想要扭轉出口頽勢、打造經濟發展新動能並非易事。”姜昊求分析稱,短期來看,韓國優勢產業出口不振,影響相關產業鏈運轉和經濟整體走勢,加劇經濟下行與貿易赤字的“雙螺旋”危機,可能影響韓國經濟增長內生動力。長期來看,韓國資源禀賦相對有限,經濟增長受制於人口總量減少與人口結構老齡化趨勢,低生育率帶來的勞動人口快速減少可能削弱韓國經濟增長潛力。此外,在國際政治經濟穩定性下降、保護主義與單邊主義抬頭、全球貿易體系遭遇挑戰的大環境下,韓國欲尋求經濟突破,可能遇到諸多外部因素掣肘,韓國經濟或將長期承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