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4日電/進入21世紀,韓國海軍不僅頻頻派遣大型艦艇赴遠洋參加訓練和演習,更是把“大洋海軍”當作對外宣傳的“口頭禪”。不過,自從2010年“天安”號事件發生後,韓國國內興起一股反思海軍發展方向的思潮,認為韓國海軍過分偏重建設遠洋海軍,疏忽了對沿岸地區的防禦,特別是缺乏反潛戰和水雷戰的能力。今年5月下水的“南浦”號布雷艦就反映出韓國海軍建設重點的改變。
補上“水雷戰”短板
新民晚報報道,5月27日,韓國國防部副部長李庸傑在現代重工造船廠主持了國產布雷支援艦“南浦”號(Nampo)的下水儀式。該艦是在韓國海軍“未來護衛艦計劃”的基礎上進行“升級設計”,目的是提高韓國海軍“攻勢布雷”和“快速獵雷”的能力。
韓國軍事專家金鐘大表示,統計二戰後發生在美國海軍身上的18起軍艦受創事件,有14起涉及水雷攻擊。目前世界上有48個國家具有海岸布雷能力,有31個國家可制造水雷,未來在瀕海區域發生水雷戰的幾率大大增加。就朝鮮半島的地理環境而言,真正適合大中型艦船停靠的海岸區段并不多,一旦仁川、釜山等重要港口遭到水雷封鎖,就會極大地影響戰略態勢,因此發展掃雷和布雷能力是“極具戰略眼光的舉措”。
當前,韓國海軍三大艦隊中的第1、第2艦隊分別設立了第521、522掃雷戰隊,但只有第521掃雷戰隊(日本海方向)的“元山”號布雷艦具備“敵前攻勢布雷”能力。事實上,建於上世紀90年代的“元山”號本該有另兩艘姊妹艦,只因恰逢亞洲金融危機,韓國海軍不得不削減預算,砍掉了其餘2艘布雷艦的建造計劃。直到近幾年,韓國海軍才再次將大型布雷艦列入建造計劃。
遠洋近海“埋雷高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