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12日電/据大公报报道,香港大學聯同青少年發展企業聯盟在今年3至4月隨機抽樣訪問700多名本地18至24歲初入職的年輕人,研究他們的希望感、生活滿意度及職業適應能力,又以焦點小組的方式,招募18人進行深入訪談。
訪談結果顯示,約一半受訪者認為自己很有上進心,不願意「躺平」,亦有半數人傾向未來會留在香港或內地發展。
研究結果顯示,受訪的青少年中半數認為自己好有上進心,對未來好有計劃。研究又發現受訪的青少年對自己的進修、工作及生活環境尚算滿意,以10分為滿分,他們平均給予5.5分,但疫情及社會狀況未明,個人的滿意度有待提升。受訪的青少年個人對社會前景減少希望感,但相信希望要由自己創造,認為改變自己,有機會在環境改變下能發揮所長,包括他們見到近期多了人移民,職位空缺也多了,他們認為裝備好自己,便可看準這些空缺的機會。
在接受深入訪談的青少年中,有半數估計自己十年後會在香港或內地生活,因對香港有歸屬感,想服務香港人。
中學生首選醫療護理業
研究報告亦顯示,青年人關心香港及國家發展狀況,並表示會選擇到內地工作。有受訪者說,“會返去內地工作,我嘅行業要同其他歐洲人士競爭的確困難,希望返去內地嘅時候可以見識多啲,去唔同地方推廣聲樂。”
此外,由青少年發展企業聯盟舉辦的「我才有用」Y-WE計劃,共有425名16至21歲的香港基層高中學生報名參加,這批學生由今年六月至八月期間被安排到全港不同機構實習。青少年發展企業聯盟主席陳龔偉瑩表示,今年同學選擇職業取態較往年有明顯不同。醫療護理行業仍然是同學的首選,其次是資訊科技、創意設計,及金融財會等,但工程行業卻是較少青少年選擇入行。
陳龔偉瑩指出,香港即將有多項大型基建項目展開,包括北部都會和明日大嶼,故預計工程及基建人才的需求殷切。她希望有關的業界可以更進一步向年輕人推廣行業的多元工種和專業性,以鼓勵更多年輕人選擇入行。
聯盟副主席、優質師友網路主席楊莉珊指出,近年年輕人對社會變得冷淡,反而更關懷自身發展,她建議新一屆政府做更多工作,關心青年人,致力解決“四業”問題,加強與民間團體合作。
透過Y-WE計劃 青年覓佳職
記者會上有兩名參與Y-WE計劃的同學分享活動感受。關愛莎(Esha Sakina Kosar)是出生於香港的南亞裔青年人,她表示自己從小自覺不善與人溝通,在人面前總是害羞畏縮,今年DSE畢業後,她對前途極度迷惘,透過Y-WE計劃,她被安排到一家國際性律師行工作,她坦言不單感受到自己被同事接納,更能開闊眼界及看到很多可能性,認識自己強項及潛質。
另一名受訪者黃俊軒獲安排到太平洋咖啡學習。立志創業做「廚神」的俊軒雖仍是高中生,但已懂得利用學校的「其他學習經驗」課堂時間學習咖啡沖調,成功考獲第二級咖啡師牌照。他形容在咖啡店工作的日子“如魚得水”,拉花、磨豆、滴漏等咖啡基本功都應付得來,店長對他有很高的評價,他更得到公司安排延聘,現在繼續在店內上班。俊軒表示,職場體驗讓他學懂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尤其裝備自己與同事相處,和與顧客溝通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