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14日電/全國人大代表,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會長林龍安今天撰文表示:國際局勢劇烈動蕩,如何保障國家安全成為國人必須正視的問題。面對“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這個對國家安全非常重要的決策,香港要有大局觀。香港需要發揮自身優勢,積極主動地為強化“國內大循環”做出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堅持以推動高品質發展為主題,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品質和水平。”由此可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將是未來中國經濟的長期戰略。對此,香港社會應該具有清醒的認識:
首先,這是國家發展到一定階段所必需進行的調整。因為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更是世界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引擎。過度依賴外貿對經濟的拉動,對中國的經濟安全無疑是有較大風險的。為了確保中國的國家安全,就必須實施“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發展戰略。這種發展戰略,對香港這樣的依附性強的小型經濟體來說,必須高度關注,也必須進行適應性調整。
其次,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經濟發展戰略,也是為了應對迅速變化的國際局勢而做出的戰略轉變。一些發達國家為了壓制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中國的發展,不僅會採用“逆全球化”這樣的違背市場經濟原則的戰略轉變,更可能採取一些極端的方式打擊競爭對手。俄烏戰爭背後的力量給人們的震撼,並不僅僅是雙方的軍事纏鬥,更重要的是一些國家為了自身利益不惜將這個世界重新拉囘冷戰。國際局勢近年發生的巨大變化,使“百年未遇之大變局”很可能悠忽之間就在眼前,所以中國必須具有底線思維,必須建立足夠強大的內循環體系。對此,香港需要有足夠曠濶的國際視野。
第三,香港應該利用構建“國內大循環”的良機,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也應該看到,雖然國家強調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但是同時也表明,需要“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但是這並“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轉口貿易多年來一直是香港最重要的經濟支柱之一,長期的外通內連,使香港積累了豐厚的商業網絡、人脈與經驗。國家營造“國內大循環”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一個逐漸完善的過程,香港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發揮自己的獨特優勢。換句話說,就是要讓國家能夠利用香港的優勢,穩妥地構建“國內大循環”。顯然,如果香港在國家構建“國內大循環”的過程中發揮作用,也有利於香港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進程。
我認為,對於“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這個對國家安全非常重要的決策,香港要有大局觀。國家歷來是香港的堅強後盾,“國家好,香港更好”並非僅僅是口號,而是歷史已經證明的香港現實。而在國家營建國內大循環的過程中,香港有責任、有義務為國家有所承擔。
因此,香港應該適應國家構建“國內大循環”的發展戰略並在構建的過程中找準自己的定位。我所在的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將會積極主動地研究國家所需、香港可做的事情,力爭為“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做出最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