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施會指出,至今仍有逾十六萬在職貧窮戶。 |
中評社香港6月26日電/樂施會昨發表報告指出,本港去年五月實施最低工資後,只解決了三成在職貧窮戶問題,但至今仍有逾十六萬在職貧窮戶、逾五十五萬人生活在貧窮線下;該會促請政府優化現時的交通津貼方案,包括取消資產審查,放寬入息上限並增加津貼金額等,以每年投放六十三億元,協助額外九萬在職貧窮戶、逾三十二萬人脫貧。
星島日報報道,樂施會委託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於去年五月至今年七月進行《低收入家庭工作補貼研究報告》,研究海外支援低收入家庭的經驗,及檢討現行的援助政策。報告綜觀英美澳加等地支援低收入家庭的稅務津貼,均以“多勞多得”為原則,不設資產審查,大力支援有兒童的家庭,加強稍高於貧窮線群體的抗逆能力。
樂施會項目政策研究員何俊傑建議新一屆政府仿效外國扶貧經驗,將現時申請程序繁複的交通津貼計劃優化,擴展成“低收入家庭工作補貼”措施,保留以家庭為申請單位,但放寬入息上限至申請公屋的入息水平,增加工時級數及相應的津貼金額,並取消資產審查,料每年開支約六十三億元,就可協助九萬在職貧窮戶,即約三十二萬人脫貧,令本港在職貧窮率由現時的百分八點四下降至三點七。
他又希望候任特首梁振英兌現選舉承諾,着力支援低收入家庭,除現行扶貧政策及一次性“派錢”方案外,應實施有系統低收入家庭工作補貼制度,防止低收入家庭跌入貧窮網。中大亞太研究所副所長王卓祺亦表示,優化交津沿用現時的機制,扶貧力度大、財政上亦可行,認為新政府應該積極採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