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海峰
一九八七年台灣開放台胞回大陸探親後,兩岸事務性問題日益增多。因應形勢的需要,兩岸分別成立民間機構海基會和海協會,並於一九九二年就兩岸事務性商談中的原則問題達成共識。二000年,台灣大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蘇起先生最先將這一共識稱為“九二共識”。
九二共識的內涵是兩岸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在一個中國的涵義上存在分歧。以九二共識為基礎,兩岸曾在一九九三年舉行舉世矚目的汪辜會談,開啟了兩岸的制度性協商。也是以九二共識為基礎,兩岸關係還出現過李登輝先生執政後期的惡語相向,以及陳水扁上台後的劍拔弩張。由此可見,九二共識只是一個擱置政治爭議的共識,仍然存在很大的脆弱性和不穩定性,兩岸一旦遇到政治問題,就會產生新的困擾和僵局。二00八年國民黨重新執政的近五年來,國共兩黨均堅持九二共識,在此基礎上,兩岸簽署了十八項事務性協議,為兩岸進一步謀求政治共識奠定了基礎,累積了互信。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經進入由淺入深、由經轉政、政經並舉的關鍵時期,國共兩黨及兩岸雙方很有必要從現在開始展開探討,逐步形成一個超越並替代九二共識的新共識,破解兩岸政治爭議,實現中華民族共贏。
由此,我倡議:以中華共識替代九二共識。中華共識的具體內容是:
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兩岸主權屬於包括兩千三百萬台灣同胞和十三億大陸同胞在內的兩岸人民,兩岸主權(包含港澳主權)統稱中華民族主權,中華民族主權由兩岸人民共享,兩岸的前途要由兩岸人民共同決定。
簡單一點解讀,中華共識就是九二共識的升級版。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兩岸只能商談經濟文化議題,而在中華共識的基礎上,兩岸既可商談經濟文化議題,又能商談政治軍事議題。九二共識的精髓是擱置爭議,求同存異。中華共識就是在繼續求一個中國原則之“同”的同時,把九二共識中“異”的部分給化解了,也就是化解了政治爭議的九二共識。因此,中華共識可以替代九二共識,成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深化的新共識。 我現將中華共識的內容進行分拆 ,結合兩岸歷史與現狀,進行深度解讀。
一、“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
這句話多次出現在中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先生的講話中,我黨對此高度認同,可以說這是國共兩黨的兩岸共識,民進黨也從未否認台灣人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因此,“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是兩岸最大的公約數,中華共識就是站在這一兩岸最大公約數的基點上提出的。
二、“兩岸主權屬於包括兩千三百萬台灣同胞和十三億大陸同胞在內的兩岸人民”。
這句話就是落實孫中山先生“主權在民”的民主思想。孫中山先生是執政兩岸的國共兩黨共同尊崇的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其提出的“主權在民”的政治主張,不僅在推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的過程中發揮過巨大的民主威力,而且在兩岸和解、和平和統一的過程中,同樣是一筆不可或缺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就連民進黨也不會對這一政治主張提出質疑和挑戰。
三、“兩岸主權(包含港澳主權)統稱中華民族主權”。
當前,兩岸都在熱議大陸提出的一個中國框架,中華民族主權框架就是一個中國框架,這個框架是兩岸通往統一的民主的和平框架。中華民族主權框架既是未來統一中國的雛形,也是中國主權框架的換一種叫法。這裡說的中國不是中華民國,也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是主權屬於兩岸人民、治權分屬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在尚未完全統一、未來必將統一的新中國。“中華民族主權”和“中國主權”在大陸民眾看來是一樣的,但在台灣民眾眼里就大不相同。由於大陸無法承認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社會又處於強勢地位,很多的台灣民眾已經認為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因此,現在一提中國,台灣民眾自然就會認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奧運會台灣代表團的名稱上,以及連戰榮譽主席這次提出“一個中國,兩岸和平,互利融合,振興中華”,都會鬧出風波就是例證。使用“中華民族主權”這一新名詞,有利於消除台灣社會的各種疑慮,減少兩岸政治和解的外部阻力。
四、“中華民族主權由兩岸人民共享”。
這句話是破解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對立的核心。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對立是困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大政治難題, 怎麼破解兩岸的主權對立呢?很簡單,就是落實孫中山先生提出的“主權在民”的政治主張,把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重叠主權還給兩岸人民。兩岸把主權還給兩岸人民了,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都不再是各自聲稱的主權獨立的國家,只是兩個對等的政治實體,對兩岸行使統治權。
如何讓兩岸人民和平對等尊嚴地共享中華民族主權呢?這就牽及兩岸官方和學術界都非常關心的兩岸政治關係問題。中華民族主權將兩岸主權和治權暫時分離,兩岸主權交還給兩岸人民,治權分屬兩岸,同時採取內外有別的政治策略,對兩岸政治關係做出合情合理的安排。
在國際上,中華民族主權只有一個,只要兩岸人民都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或者只要都承認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中華民族主權就沒有分裂,中國就是統一的。兩岸應在外交休兵的基礎上,繼續奉行一個中國原則,不能搞雙重承認。在現有的23個中華民國邦交國中,可由中華民國代表中華民族主權,大陸地區與中華民國邦交國交往時,涉及主權的事務應在中華民國的框架下解決;在聯合國和現有的171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國中,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華民族主權,台灣地區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國交往時,涉及主權的事務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框架下解決。換成直白的話,在聯合國和現有的171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國中,台灣要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域。在現有的23個中華民國邦交國中,大陸要承認中華民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大陸只是中華民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域。兩岸最高領導人,即中華民國總統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都可行走任何國際場合。若是在聯合國和現有的171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仍舊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名義,中華民國總統就只能用中國台灣地區領導人的名義;若是在現有的23個中華民國邦交國,中華民國總統仍舊用中華民國總統的名義,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就只能用中國大陸地區領導人的名義。
由於兩岸不能搞雙重承認,兩岸雖然都是合法的,對外仍是一個中國,符合“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原則,這就是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殊關係。這是兩岸和解的特殊歷史時期的臨時的政治定位,也是一種尊重兩岸政治現狀的務實的解決方案。這樣,兩岸彼此都能擁有對岸的外交空間,從而解決台灣同胞關心的國際生存空間問題,同時也擴大了大陸的外交空間。在此基礎上,兩岸可在以繼續維持不統不獨的現狀,通過理性溝通和不斷交流,逐步實現兩岸主流民意的融合。
而在中國境內,統治台灣地區的中華民國和統治大陸地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把主權還給兩岸人民了,都不再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均是中華民族主權框架下兩個對等的政治實體。
兩岸主權都還給兩岸人民後,沒有必要承認對岸主權,而應當相互承認對方治權。當前,兩岸兩會模式已經間接地相互承認了對方的治權,仍以兩岸兩會模式商談兩岸和平協議、軍事互信合作等後續議題。由於兩岸不搞主權相互承認,兩岸政府軍隊官員未來的接觸都只能繼續以兩岸兩會顧問的名義。兩岸最高領導人,即中華民國總統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也都是政府公務員,可用兩岸兩會最高顧問的名義進行接觸。在中國境內各自的正式文書中,仍按照現在的“一中各表”模糊處理,大陸繼續稱呼中華民國總統為台灣地區領導人,台灣繼續稱呼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為大陸地區領導人;兩岸最高領導人見面,無論是在台灣,還是在大陸,邀請函和公開場合都相互稱呼對方“先生”或“您”,只要體現對等即可。兩岸關係融洽到一定程度,兩岸最高領導人見面相互口頭稱呼對方“總統”、“主席”也無傷大雅。在滿清皇朝滅亡後的一百年間,中國就沒有完全實現過真正的統一。上世紀初孫中山和袁世凱第一次見面時,也是“孫大總統萬歲”“袁大總統萬歲”互喊,一個中華民國出了兩個大總統,能有什麼妨礙?這就解決了兩岸最高領導人實現互訪時的稱謂問題。
兩岸不論在國際上不搞雙重承認,還是在國內不搞主權相互承認,都是為了避免造成兩個實質分裂的中國,這樣就把兩岸關係從“有你無我,有我無你”的對立階段推進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階段。在國際上,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都可代表中華民族主權,在聯合國和現有的171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國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華民族主權的唯一合法代表,而在23個中華民國邦交國中,中華民國也是中華民族主權的唯一合法代表;在中國境內,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均是中華民族主權框架下兩個對等的政治實體,這種政治安排既對等又尊重現狀,合情合理,也不違反兩岸都在遵守的一個中國原則。
時機成熟,執政兩岸的國共兩黨可以聯合倡議,成立由兩岸四地各黨各派和社會各界代表人士組成的隱形的政治聯盟——中華文化復興聯盟,以應對兩岸融合過程中的新問題和新挑戰。中華文化復興聯盟其實就是兩岸成立的中國和平統一委員會的別稱,台灣當前的主流民意是不統不獨,維持現狀,直接使用“統一”的名稱會引起台灣民意的反彈,造成不必要的困擾,從復興中華文化入手,兩岸都無可挑剔。
五、“ 兩岸的前途要由兩岸人民共同決定”。
這句話是兩岸實現和平統一的關鍵,兩岸的前途包括台灣的前途和大陸的前途,都要由兩岸人民共同決定。“台灣的前途要由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決定”,最早是由陳水扁推行台獨路線時,打著“主權在民”的旗號提出的,現在成為藍綠兩大陣營的共識。 大陸人感覺民進黨“台獨”,國民黨“獨台”或“隱性台獨”,根源就在於此。因此,只有確立“ 兩岸的前途要由兩岸人民共同決定”這一政治共識,兩岸人民相互尊重,相互溝通,相互融合,相互包容,兩岸才能消除政治對立,實現永久的和平。
兩岸實現和平後,兩岸人民在中華文化的引領下,融合到能夠相互包容的時候,兩岸可以民主的方式決定是否統一。大陸有十三億人口,儘管沒有進行過民意調查,但絕大多數人是贊成兩岸統一的,台灣有兩千三百萬人口,主張台獨的只是極少數人。只要兩岸持續推進政治民主,兩岸人民能夠圍繞統一議題舉行全民公決之日,就是中國和平統一之時。
中華共識達成的步驟和策略:
一、在今年初“習連會”和“胡連會”的基礎上,建議中共中央透過國共平台,適時邀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先生參訪大陸,舉行沿續了五年的兩岸執政黨——國共兩黨高峰會談。在國共高峰會談中,國共兩黨領導人可就中華共識初步交換意見。
二、先由國共兩黨牽頭,借助學術機構召集兩岸的專家學者,盡快對中華共識的可行性進行綜合分析、評估和探討,然後在學術刊物等媒體公開發表,召開研討會,營造輿論,增加兩岸民間共識。
三、建議將今年的“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更名為“兩岸和平論壇”,邀請包括民進黨在內的兩岸政黨人士、社會賢達和專家學者等參加,在經貿文化議題的基礎上,引導兩岸學術界積極參與政治軍事議題的探討。中華共識的倡議,可由國共兩黨在本屆兩岸和平論壇上率先發起。如果已有大陸的民主黨派和台灣的政黨認同中華共識,也可作為多個政黨和團體的共同建議向兩岸當局提出。力促二0一三年、最遲二0一四年,兩岸兩會要就中華共識進行對話和協商。
四、通過兩岸多種對話渠道,對中華共識的內容進行豐富和完善,兩岸動員,一鼓作氣,力爭在馬英九先生二0一六年台灣領導人任期屆滿之前,達成中華共識,並將中華共識的具體內容寫進兩岸和平協議,避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因台灣領導人更迭而節外生枝,出現倒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