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合 (山東淄博 金融業)
周二就是七夕,傳說中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如今早已演變成中國的情人節。七夕將至,“浪漫經濟”已經火熱。點開各家網上商城,“七夕禮物”已經升至首頁推薦位置,不少商品的本周銷量都在萬件以上。除了傳統的鮮花、首飾、化妝品外,一些創意和新奇商品也受到消費者的熱捧。(8月11新華網)
隨著“七夕情人節”到來,很多精明的商家掘金“浪漫經濟”,各類促銷活動高潮迭起,除了那些傳統的優惠打折、送禮品、抽大獎”活動之外,一些創意獨特的商品也粉墨登場。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借助傳統節日平台,適時推出“浪漫經濟”,既讓愛情增添了幾分浪漫色彩,又為擴大內需,繁榮消費市場,拉動經濟增長作出了貢獻,可謂是一舉多得,本無可厚非。但另一方面,對那些標新立異、花樣百出,甚至損害生態環境的“浪漫經濟”,卻令人不敢恭維。
豈不見,這些個格調不高、趣味低下的“浪漫經濟”,與七夕節那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不靠邊、太離譜。既讓人感覺缺少思想感情上的共鳴,也沒有多少中華文化的特質。比如照片倒水後變出“吧衿婺П”、搞笑證書等,還有淘寶某商家獨出心栽推出瓶裝活體螢火蟲銷售等。試想,這樣風情萬種的“浪漫經濟”,且不說沒有多少文化元素,其中又包含有多少浪漫的成分呢?其折射出的除了玩世不恭,恐怕也只有利益驅動了。
近四千年來,七夕節之所以成為我國的傳統節日,有著其悠遠的歷史背景和深刻的文化底蘊。倘若將傳統的“七夕”抹去其文化元素,剩下的或許只是輕薄的表現形式和賦有刺激性的經濟利益。金錢雖然能制造出五色迷彩的七夕,卻不能讓純真浪漫的愛情地久天長。
由此看來,“浪漫經濟”離不開高雅文化的滋潤,離開了文化元素,所謂的“浪漫經濟”就可能會被被沙化、甚至於消失。果真是這樣的話,不僅現代人需要深刻反思,天上的牛郎織女也會為此汗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