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彰化師範大學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副教授劉兆隆。(中評社 林谷隆攝) |
中評社彰化11月11日電(記者 林谷隆)台灣彰化師範大學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副教授劉兆隆在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馬習會舉辦的考量應該跟選舉無關,將這場會談與選舉因素牽扯在一起的人,基本上都是選戰當事人。劉兆隆認為,必須正向肯定馬習會,馬英九想創設“兩岸互動和平穩定的框架”,包括兩岸領導人熱線、兩岸領導人定期會見機制都是兩岸和平框架的一環,所以馬習會只是制式化模式的剛開始。
劉兆隆,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曾任《自由時報》記者、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者、“國家文官學院”特聘講座等。研究專長在中國大陸問題與兩岸關係、台灣政治經濟發展、台灣政治發展等。
劉兆隆表示,觀察習馬會,應該要從馬英九或習近平的角度來看待馬習會。劉兆隆說,必須要理解,認為馬習會是短時間內促成,這是社會大眾誤解,兩岸領導人會見是何等大事,當然是醞釀很多年,只是因為在內部運作,所以消息沒有放出來,現在必須要用領導人的高度來看選在這個時間點舉辦馬習會。
劉兆隆認為,馬英九是在追求“兩岸互動和平穩定的框架”,而且這個框架必須是在國際因素(也是兩岸關係的外部因素)默許或是支持的狀態下存在,講坦白就是美國明示、暗示的肯定,或是在美日安保升級下的亞太現狀。
劉兆隆判斷,馬英九應該是認為這方面的條件都已經成熟,有助於創造“兩岸互動和平穩定的框架”,促成了馬習會的舉辦,而兩岸熱線升級(現存是陸委會副主委與國台辦副主任熱線)、台灣加入亞投行等具體事項都是馬習會附帶條件。
另一方面,從大陸領導人的高度來思考。劉兆隆說,習近平在訪問美國、英國都受到高規格接待,有助於中國大陸“大國崛起”的國際形象建立,如果能夠在台海議題、南海議題創造有一個穩定的關係,大陸的對外關係的推展勢必將獲大有斬獲。
劉兆隆也提到,當然從馬英九的個人因素,馬習會創造的“歷史定位”也是考量的因素之一,但不必然是唯一因素。我們不能用當下的角度來看兩岸領導人的作為。
劉兆隆強調,馬英九希望在未來的兩岸互動扮演關鍵性的角色,也可以說馬為“後馬英九時代”先設定自己扮演的角色,這是一個兩岸溝通角色、“話事人”,馬會變成台灣繞不去的管道,不管是誰執政都沒有辦法避開馬的影響或是馬創造的制度。
中評社提問,台灣與論看法不一,馬習會對兩岸關係推展是否會有助益?
劉兆隆回答,我們必須正向肯定馬習會,馬英九想創設“兩岸互動和平穩定的框架”,包括兩岸領導人熱線、兩岸領導人定期會見機制都是兩岸和平框架的一環,所以馬習會只是制式化模式的剛開始。
劉兆隆透露,有一位陸委會官員曾經對他說“兩岸官方交流,陸委會關注,台灣在形式上的公平跟不矮化,兩岸公開文書不可‘喪權辱國’,技術官僚層次最在意就是這兩個點”所以馬習會除了台灣政治人物的“政治口水”亂噴以外,基本上是找不到任何喪權辱國的理由。
劉兆隆說,馬習會為未來兩岸領導人互訪訂定規則,確立了會見應該進行的儀式有哪些,維持兩岸對等、台灣尊嚴,所以馬習會沒有矮化的問題,未即便是蔡英文執政也沒有反對兩岸領導人會見的理由。
劉兆隆提到,兩岸關係是否繼續進展,現在馬英九想“兩岸互動和平穩定的框架”,是否會成功這還需要觀察,關鍵有兩點,一是馬英九能不能在任期內完成,第二是中國大陸對馬英九卸任後對台灣的態度。
中評社追問,習近平在馬習會上提到“兩岸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同胞兄弟”是否有助於兩岸人民對彼此的認同?
回答這個問題前,劉兆隆先提到習近平常說的一句話“兩岸一家親”,這句話非常有意思,先前深綠出身的台北市長柯文哲也講過這句話。劉兆隆說,從政治意識形態光譜來看,認同“兩岸一家親”這一句話的人,大概是落在認同九二關係的邊緣。
劉兆隆強調,認同兩岸一家親的民眾再往前進一步就是支持九二共識,如果深綠的柯文哲都往這邊靠,代表有更多台灣人是對“兩岸一家親”有感的,這也是大陸給蔡英文的一條紅線,如果蔡英文想要跟大陸交流至少要站在這個立足點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