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會專家視頻截圖(左上:胡令遠;右上:包霞琴;左下:王廣濤;右下:賀平) |
中評社北京5月27日電(記者 海涵)日前,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舉辦線上研討會,就“邦交正常化50周年視野下的岸田政權與中日關係走勢”進行探討。
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胡令遠在發言中指出,岸田政權執政半年多以來的一系列重大內政外交行動可以從兩個層面加以理解,其一,這是按照日本國內政治的軌道向前推進的;其二,這是為了讓岸田政權可以贏得7月份的參議院選舉。作為一個保守政權,在當前中美戰略博弈的大背景下,岸田政府在安保外交政策上恐怕很難發生根本性變化,但是,為了贏得參議院選舉,岸田政府會加強在經濟方面的推進,也因之會重視對華務實外交,比如通過RCEP等平台進行合作。從中長期角度來看中日關係,我們不能忽視中日之間在歷史問題、台灣問題、領土糾紛等方面的結構性矛盾。此外,兩國在海洋方面的矛盾也一直存在且在近幾年得到凸顯強化。如何解決海洋安全問題關涉到中日兩國關係是否能健康穩定向前發展。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隨著中美關係惡化,中日關係也遭遇了許多困難,處於一個十分關鍵的歷史時期。回顧中日邦交正常化50年來的歷史經驗教訓,我們還是要保持初心,推動兩國和平相處、共同發展,越是面對困難的局面,越要發揮政治智慧。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包霞琴談及岸田政權的經濟安保政策及其對中日關係的影響。她表示,經濟安保政策是岸田上台後非常重視的一個領域。近來,日本也通過了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案。從其內容來看,這一法案有四大支柱,其一,強化特定重要物質的供應鏈;其二,確保關鍵基礎設施的安全性;其三,支持對國家或國民至關重要的尖端科技研發;其四,在安保領域一些技術專利的申請要進行秘密保護不予公開。總體來看,日本經濟安保推進法案的本質是政府通過對民間企業經濟活動的干預來更好維護國家利益,但同時也會產生一些負面效應,使一些經濟活動效率受損,增加企業的負擔,影響自由競爭等。近年來,日本在經濟安保領域的國際合作推進的也很快。對於美國提出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日本認為,戰略上有助於日本推進的“印太戰略”,IPEF強調美國在印太地區保持戰略優勢的目標,反映出美國對印太地區經濟合作的高度重視。日本建議美國在框架啟動上要更為靈活,讓更多東南亞國家參加。但值得注意的是,IPEF採取“一國一策”的萊單式參與形式,其核心是將主要經濟體與新興經濟體聯繫起來,具有強烈的政治色彩。這種相對鬆散和白由的參與模式體現了美國的經濟力量的虛弱,也會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中國是日本、韓國、東南亞國家的最重要貿易夥伴,相互依賴的深度和利益不可能輕易改變,各國從自身利益出發也不會放棄。
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王廣濤在發言中首先梳理了日本對華戰略的特征演變。他表示,從2010年至2017年,日本對華戰略處於“單邊+多邊遏制/制衡”的競爭階段;從2017年到2020年,日本對華戰略處於“搖擺的(擴展的)對衝”階段,中日關係從競爭向協調轉變;在2021年之後,日本對華戰略轉為多邊制衡的對抗階段。所謂的“多邊遏制”,在路徑上包括:立足自身(經濟、軍事等)能力的基礎上,強化美日同盟,最終通過地區多邊機制的防止來實現對抗中國的目標;在內容上看,主要包括:在意識形態、人權(涉華人權決議案)、台灣、香港、新疆、經濟(經濟安保推進法案)、科技等多個領域加強對中國遏制。下一步研判日本對華戰略走向需考慮以下幾個因素:其一,日本自身的政治領導力,以及遏制中國的主觀意圖是怎樣的;其二,中美戰略競爭的走向,以及在中美戰略競爭的背景下美國對日本有何訴求;其三,亞太多邊框架下對華遏制的動向,包括其他相關國家的政治意願。
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賀平談及經濟民粹主義與中日關係走向。他表示,至少從表面上看,同歐美等其他國家相比,與全球化相關的經濟民粹主義在日本更加隱而不彰。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一是,在物質上,日本社會是一個相對比較勻質的社會;二是,由於社會差距縮小,階級對立和階層分化變得相對模糊;三是,日本民眾對自身的生活滿意度普遍較高,與之相應,相對剝奪感比較低且長期保持穩定。基於近兩年歐美的實踐,大量比較研究證實,與中國的經濟貿易關係與這些國家經濟民族主義和經濟民粹主義的抬頭存在緊密關聯。中國一直是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尤其是這幾年疫情特殊情況下,中日貿易還在2021年實現了15%的增長。但顯然,中日經濟的緊密關係並未引發日本民粹主義的高漲。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也並不缺乏經濟民粹主義的溫床,比如日本財政赤字居高不下、少子老齡化進程持續加劇等。如何吸取歐美等其他國家的教訓、如何重新塑造日本的中間階層、如何夯實日本社會的本流,是日本自己面臨的當務之急,也會對中日關係今後的平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和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