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緬甸軍方出席會議(圖片來源:新華網) |
中評社香港1月28日電(記者 樂國平編譯)印尼建國大學學者Dinna Prapto Raharja等人於1月24日在《曼谷郵報》網站上發文,表示緬甸自去年2月軍方政變以來,國家幾乎陷入內戰狀態,而東盟作為該地區的主要國際組織,對於緬甸和平與和解所做的努力遠遠不夠。他們呼籲東盟、聯合國,以及緬甸周邊國家都應該採取行動,切實介入緬甸局勢,幫助當地平息動蕩。以下是原文編譯:
緬甸軍事政變一周年即將來臨。自去年2月1日以來,該國的社會、政治格局發生了巨變。殘酷的內戰蔓延到該國的許多地方,經濟陷入困境,聯合國警告緬甸一半人口的生活條件可能很快就會跌破貧困線水平。
統一的反對派組織“民族團結政府”(NUG)成立了,而該國的許多民族地方武裝組織(EAO)和新成立的反對派民兵組織在各地作戰。
緬甸軍方組建的“國家行政委員會”(SAC)雖然軍事實力佔優,但缺乏對國家的有效控制,包括對重要的民用公共行政部門,如衛生、教育和交通運輸的控制。在過去十年中與各民族地方武裝團體達成的和平協議現在也奄奄一息。
國際社會呼籲軍政府與反對派展開對話。按理說,東盟似乎能夠在解決緬甸危機中發揮建設性作用。去年4月,各成員國就包括立即停止暴力、組織各方對話、任命東盟特使和人道主義援助等五點共識達成一致。但九個月過去了,東盟在該共識的實施方面沒有取得任何進展,失敗的因素如下。
首先,緬甸軍方明確表示,除非它能夠主導政治進程,否則其對對話不感興趣。
其次,東盟在緬甸問題上陷入了分裂,在決定緬甸問題特使的人選上爭論不休。今年1月初,現任東盟主席、柬埔寨首相洪森對緬甸首都內比都進行訪問,表明了各成員國之間的分歧已經變得多麼嚴重。柬埔寨主張東盟接受緬甸軍政府,允許其派出政治代表參與東盟會議,但受到了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的反對,東盟內部的裂痕已經暴露無遺。
第三,隨著阿富汗、埃塞俄比亞和烏克蘭等其他熱點危機事件發生,國際社會對緬甸的興趣開始減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