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4月17日電(作者 李武忠)世人都曉得,海洋是人類未來生存希望所繫,卻又拼命地將汙水,廢棄物往海里倒,完全聽不到海哭的聲音,這些人為破壞最終將回報到人類身上。
日本政府枉顧鄰國關切,不理國內外反對聲浪,正式決定將福島第一核電站內上百萬噸核廢水,稀釋後排放入海(預計兩年後開始,將持續30年),日本官員還宣稱喝處理過的核廢水沒事。在尚未窮盡安全處置手段且事前未和鄰國協商的情況下,日方上述決定令外界震驚。儘管美方對此表示理解,聯合國原能總署也支持日本將核廢水稀釋後排放入海的作法;但是中韓俄相繼對此舉表達嚴正抗議,更引爆國際環保團體的一陣撻伐,認為日本有技術、有條件建更多儲存罐,卻選擇把核廢水傾入太平洋,不該“以鄰為壑”;而因漁業(核廢水入海後經洋流帶動,會流經台灣,漁會預估全台4至5成漁貨受影響,包括鯖魚、竹莢魚、黃金蟹、大明蝦等)及食安(核食海鮮進口)受影響,可能淪為受害者的台灣政府卻發表不痛不癢的聲明,駐日代表甚至自爆“台灣核一核二廠過去也曾發生儲存燃料棒水池的廢水未處理就排放入海”,在台灣遭到強烈責難。核汙水排入海是面照妖鏡,照映出誰在乎人民死活,誰讓政治凌駕科學!此事看似已成定局,不過將核廢水傾倒入海為全球首例,對於未來核廢料處理,是否造成破窗效應,值得國人共同關注。
對日本政府而言,將核廢水傾倒入海是“成本最低”、“最易操作”的方案,一來可以免除繼續支付高昂的維護費用;二來可以讓福島核災事故儘快翻篇,為繼續利用核電開路,但是對全球海洋生態環境與人類健康帶來的風險卻置之不理,以現有的科技並無法將核輻射污水中有害物質徹底清除,且現存的科學數據也無法保證經處理過後的核汙水對海洋生態(尤其生物)不會造成不良影響。目前人類尚缺乏對進入海洋的人工放射性污染物質進行有效處置的技術,只能透過放射性物質自身衰減和海洋水體的稀釋擴散降低污染濃度。日本政府此種短視近利,不負責任的作為,應該受到國際輿論的強力譴責和抵制,逼日本懸崖勒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