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燈鐘。(中評社 方敬為攝) |
中評社台中12月21日電(記者 方敬為)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近期挺台言論頻頻,挑動中日敏感神經。金門大學海洋與邊境管理學系副教授劉燈鐘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安倍舉動有三個動機,包括維持其政治影響力、綁住美日同盟、間接替日本官方累積對中談判籌碼。
劉燈鐘,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學博士,現任金門大學海洋與邊境管理學系副教授、中華卓越青工總會會長。曾任中國國民黨青年部副主任、行政管理委員會副主委、兩岸青年交流推動小組副召集人。研究專長包括中國大陸研究、兩岸關係、台灣“憲政”制度、政黨與選舉、國際治理。
安倍晉三於12月14日的“2021台美日三邊印太安全對話”中提到,“當台灣及其民主面臨急迫的威脅,這也是對於我們所有人的挑戰,對日本來說尤為如此”,並重申“中國若是在軍事上冒進,無異是經濟自殺”。12月20日在福岡市一場演講會上又表示,中國不掩飾侵略台灣的野心,增高軍事威脅,對於俄羅斯重兵部署烏克蘭邊界,“可作為台灣的借鏡”。
分析安倍晉三近期涉台言論頻繁,劉燈鐘表示,安倍的舉措主要有三個動機,首先是維持自我政治影響力,可能為後續發展作打算。他指出,安倍的家族背景及其從政以來的態度,其實很明顯的就是走“抗中親台”路線,2013年12月26日,安倍晉三執政一周年之際,親自參拜靖國神社,引發中國強烈反彈。雖然之後在任內就沒再親拜,可是在2020年9月19日卸任首相3天後,安倍再度親自參拜靖國神社,此後又多次參拜,刺激中國的意味濃厚。
劉燈鐘指出,安倍出身政治世家,其外祖父、前首相岸信介曾經被認定為是二戰的戰犯,後來雖然沒有被判刑,可是對於日本與中國的歷史情結,安倍晉三感受很深,所以安倍對中態度始終都是排斥,即便其擔任首相任內為了日本利益,在外交政策上採取平衡策略,不過從卸任以來多次的對兩岸議題言論來看,充分顯示出安倍的實際態度為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