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王宏仁。(中評社 黃筠筱攝) |
中評社台北5月26日電(記者 黃筱筠)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王宏仁25日在一場研討會指出,從美國總統拜登亞洲行觀察,談論議題已經切割出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四方安全對話目前看起來比較弱,“亞洲版北約”形成可能性也不高,未來可能就形成“美日韓組織”類北約的形式。
“國策研究院”25日舉行“東協、美日韓與QUAD峰會”座談會,以“美國-東協與QUAD峰會”、“美日韓同盟與台海安全”為題目進行發言。
王宏仁表示,美國現在將亞洲理念相近國家,看是否可以北約作類比。北約在印太區域的功能,至少可以從以下四種方式呈現之。第一種是北約將印太區域內理念相近的國家納入其擴充目標的一部分。不過這種方式的建置,可能性較小也相對困難。第二種是北約與印太地區的個別國家或少數國家進行合作和交流,例如印度長期與個別北約國家像是法國的軍事合作經驗,可以作為參照,而日本與英國也建立起軍事交流的機制,例如五月才剛簽訂的《相互准入協定》,而這種類似的交流可以在今後持續深化。
他說,第三種則是在印太地區成立亞洲版北約,並且以北約組織作為學習的對象。此部分必須長期規劃,且有不少挑戰必須克服。第四種則是先以多邊合作的方式進行,包含局部的、個別國家間的多邊軍事合作。但是以非傳統安全的合作優先,例如印太經濟架構、打擊假訊息。這部分是美國目前正在推動的。
他強調,不過不管是哪一種形式,從烏俄戰爭發生至今,印太地區的國家,都已經感受到將來可能的戰事會以類似的方式延燒、擴散到印太地區來。
王宏仁分析,亞洲版的北約可能無法實現,美國自冷戰以來對於亞洲政權的不信任。過去包含韓國、台灣以及東南亞各國,大都有不良的威權體制紀錄,由於這個不信任感以及亞洲政權的特性,導致美國一方面在調節各國之間的合作之際,還要同時防範個別國家內部威權政體對於美國價值的威脅。不過,這情況在歷年來這些印太國家內部民主化的發展過程中,已經逐漸可以和美國進入到理念相近的共同圈中,是有顯著改善。但這和歐洲地區的高同質性政治價值情況仍有所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