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就是教訓。上世紀初,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無所不用其極,關東軍為占領東北,發動攻擊在明、暗兩方面都做了許多準備。日軍先是用皇姑屯事件除去張作霖,未能造成群龍無首的局面;接著製造萬寶山事件和中村事件,挑撥中朝關係,也未達到大規模出兵的目的;最後於1931年9月18日夜製造柳條湖事件,僅炸毀一小段南滿鐵路,便發動了對中國軍隊的大規模進攻,迅速占領全東北。現在人們反思“九一八事變”,多以事後國民黨不抵抗命令丟失東北全境而進行反省,殊不知“九一八”之前中方軍隊防守鬆懈,給敵人提供了侵略的先機,也難辭其責。東北軍首領張學良當天不在沈陽為其一;駐守北大營的東北軍第七旅毫無防備,被打得措手不及為其二,這都證明中國其實在當時當地是虛位以待的。
為什麼守軍司令張學良不能坐鎮東北?為什麼駐守北大營的官兵讓日軍在離其駐地僅800米處的柳條湖南滿鐵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藥?答案顯然與中國軍隊對日軍認識不足,思想麻痹,沒有危機意識有關。
現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其武器裝備與人員素質雖然遠非過去的中國軍隊可比,但幾十年無實戰經驗,尤其是現代海戰、空戰一片空白,如果再有思想懈怠,誰能保證一戰則勝?
中國軍隊要高度認識日、美兩國軍力的強大,貫徹“從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的軍事思想,拋棄那些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幻想,以實戰練兵,以刺刀見紅,做好戰爭必來的準備。在戰略決策上,中國軍隊指揮官決不能前怕狼後怕虎,而應該剛毅果斷,“該擊手時就出手”!
以戰止戰,既是中國古人的軍事思想,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先輩的傑作,將之發揚光大,必保中國之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