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兩會專訪:周厚立談香港須有新定位
http://www.CRNTT.com   2021-03-05 00:15:02


全國政協委員周厚立(受訪者供圖)
  中評社香港3月5日電(記者 沈而忱)全國政協委員、中怡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厚立日前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香港須在新一輪改革開放中找準定位,“十四五”規劃及“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為香港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為香港帶來了新的機遇。香港必須調整定位,提出與時俱進的措施,才能切實把握當中的發展紅利。專訪全文如下:

  港人需團結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中評社:據統計,本港2020年全年經濟將收縮6.1%,是有紀錄以來最嚴重的衰退。您認為,疫情給香港經濟帶來的打擊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步入新一年,您如何看待香港的經濟前景?

  周厚立: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超過一年,全球經濟陷入低谷,目前香港的經濟環境比2003年沙士和2008金融海嘯期間更差。我認為,新冠疫情給香港經濟帶來的打擊前所未有,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第一,香港一直以來都是外向型經濟體系,很受外圍環境影響。新冠疫情重創全球經濟,全球對香港的投資和出入口需求大減,特別是全球供應鏈受疫情影響出現斷裂危機,本港出入口貿易幾乎陷入停擺。

  第二,內地和香港已建立緊密的經貿關係。據中國海關統計,香港是中國內地繼美國和日本之後的第三大貿易夥伴。然而,兩地因應疫情形勢,未能正常通關超過一年,兩地經貿往來受到很大制約,香港經濟提振乏力。

  第三,持續超過一年的新冠疫情令香港內部百業蕭條,減薪潮、裁員潮此起彼伏,直接制約了本地消費和企業投資。疫情持續越長,需求和投資越少,經濟越差,形成惡性循環。

  在疫情內外夾擊下,香港經濟陷入困境,主要體現在產業結構和公共財政上。產業結構方面,香港長期依賴專業及工商業支援服務、貿易、物流、旅遊等,這些產業佔香港GDP的57%;醫療、教育、創新科技、文創等產業環節對經濟貢獻度則有限,令經濟出現大幅度下陷。公共財政方面,特區政府多項重要收入受外圍因素和經濟周期影響,加之政府推出多項紓困措施,在缺乏新的開源措施下,用於挽救經濟的儲備越來越少,令香港隨時出現公共財政危機,重振經濟更舉步為艱。

  當然,疫情中也有令人欣慰的一面。隨著國家抗疫卓有成效,中國的經濟迅即反彈。國家統計局公佈2020年經濟數據,去年GDP按年增長2.3%,成功阻擋經濟衰退,表現冠絕美國及歐洲等主要經濟體。改革開放以來,香港受惠於國家紅利,促成自身發展。在新形勢下,國家提出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倡議、“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十四五”規劃等重大舉措,為香港提供了重大的機遇,成為香港在疫後謀求自身發展的重要出路。特別是去年以來,中國簽署了RCEP,並完成了中歐投資協定的談判,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可以助力簽署國和地區對標國際高水平經貿規則,促進經貿投資。這正是香港大展身手的好時機。步入新一年,在國家堅強後盾支持下,香港只要能以國家重大策略為依托,築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基礎,我對香港的經濟前景仍然充滿信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