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10日電/美海軍計劃中的未來軍艦建造工作,由5個大型和兩個小型船塢承辦
據美國媒體最新披露,伴隨著美國海軍提出355艘軍艦“擴軍計劃”,為適應新的造艦需求,美國造船業正大力推動生產“數字化”和管理“智能化”建設,力圖通過技術革新實現生產力的躍升。
根據美國政府公布的信息,美海軍計劃中的未來軍艦建造工作,由5個大型和兩個小型船塢承辦。其中,亨廷頓·英格爾斯工業公司旗下有兩個大船塢,分別是建造大型水面和兩棲艦艇的英格爾斯造船廠,以及建造核動力航母和潛艇的紐波特紐斯造船廠。通用動力公司擁有其他3個大型船塢,分別為建造大型水面艦艇的巴斯鋼鐵公司、建造核動力潛艇的電船公司,以及建造各型作戰後勤支援艦的國家鋼材與造船公司。兩個小型船塢主要負責建造瀕海戰鬥艦相關組件。
為實現美海軍“擴軍計劃”,美國造船業正大力推進“數字化”研發製造。目前,紐波特紐斯造船廠已完成設計圖紙從手工向電子化轉變,美海軍新一代福特級核動力航母和哥倫比亞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均採用數字化建造模式,可以通過激光掃描器等方式,生成航母數字化設計藍圖。
上述做法在提升設計工作可視性和精確度的同時,也大幅降低了建造維修工作的勞動力需求、生產成本和生產時間,如航母大修時間從原先的3年大幅縮短至6個月。紐波特紐斯造船廠還引入3D打印等技術,除縮短造船時間外,也讓美海軍官兵在執行部署任務時“輕裝上陣”,不必攜帶過多備用零部件。
在推動“智能化”生產管理方面,針對艦船建造程序複雜、推進階段不一、雇員數量眾多、技術要求各異等特點,英格爾斯造船廠提出“通過數據驅動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實現對勞動力的360°全景掃視”,將過去讓員工“更努力工作”提升生產力的人力資源運用模式,轉變為讓員工“更智能工作”提升工作效率的新型模式。例如,該造船廠依托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等手段,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消除或減少人力和行政性工作;通過對1.15萬餘名員工“成功因素”(包括員工的性別、年齡、族裔、離職傾向等)進行大數據分析,提出科學合理的人力資源調配、員工職業規劃和人員招募建議,確保造船廠人員結構合理、生產工作高效、公司運轉順暢。
二戰和冷戰時期,由於現實需要,美國造船業曾十分繁榮。冷戰結束後,美國造船業開始走下坡路。美軍有評估報告認為,過去20年,美國造船業不斷萎縮,整個國防工業損失2.5萬家本土製造企業,從而制約了美海軍發展。美軍此前提出海軍“擴軍計劃”,一方面是為在未來的海上競爭中占據主動,另一方面也是想重振造船業。但從目前情況看,美軍的“如意算盤”很難實現,“擴軍計劃”很有可能成為美國造船業“不能承受之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