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海軍陸戰隊一架F-35B戰鬥機從“的黎波裡”號兩棲攻擊艦上起飛。 |
中評社北京7月25日電/隨著航空技術發展以及海上作戰形態和國際環境的不斷變化,近年來,排水量和載機量偏小的輕型航母頗受各國海軍青睞。客觀而言,輕型航母擁有重型航母不具備的技術門檻低、造價便宜等優勢,但並非完美無缺,未來能否取代重型航母,仍是未知數。
輕型航母歷史較長
航母一般可分為輕型航母、中型航母、重型航母和超級航母4類。其中,排水量4萬噸及以下的被稱為輕型航母,排水量4萬噸至6萬噸的被稱為中型航母,排水量6萬噸至8萬噸的被稱為重型航母,排水量8萬噸以上的被稱為超級航母。
航母概念最早由法國人於20世紀初提出,隨後,各國在航母建造方案和結構設計方面進行了諸多探索。由於相關技術尚不成熟,這一時期建造的航母大都噸位不大,可被視為輕型航母。比如,美國於1931年開工建造的“突擊者”號航母,排水量不足1.5萬噸。隨著相關技術不斷發展以及受戰爭需求刺激,航母的發展和應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迎來高峰。
美國吸收“突擊者”號航母作戰經驗和教訓,改建獨立級輕型航母,同期,還建造了埃塞克斯級航母。數據顯示,二戰期間美國建造了上百艘航母,其中輕型航母占80%。英國巨人級航母也在這一時期誕生。大批輕型航母服役,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盟軍的不利作戰態勢。戰後,由於難以滿足新一代噴氣式飛機起飛要求以及受海軍軍費削減影響,輕型航母面臨拆解退役困境。比如,美國多數航母於1947年退役。其中一部分在20世紀50年代進行重新整合,另外一部分則轉賣給法國、西班牙等盟國。到了20世紀70年代,獨立級航母已從美海軍艦艇花名册中除名。
美國驗證輕型方案
由於大甲板、大噸位的超級航母在海上擁有強大可持續作戰能力,冷戰後,美海軍一直重點發展此類航母。然而,由於大型航母目標價值大,機動性差,尤其是在信息化作戰中,容易被衛星、偵察機標定,從而成為集中火力打擊的目標。另外,美國新一代航母成本不斷增加,比如,最“燒錢”的“傑拉爾德·福特”號航母,成本已超過預期的23%,接近130億美元。尼米茲級航母的單價也達85億美元。在上述背景下,美軍圍繞發展造價便宜的輕型航母還是性能突出的超級航母展開多輪討論。
美軍得出的結論是,輕型航母適用於烈度較低的戰鬥任務,可幫助緩解美海軍戰略壓力。為此,美海軍在2045年戰力規劃中,著重提到將建造最多6艘輕型航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