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我們的成員,都是目前台灣能夠找到的最好、最優秀的人才,探討的都是台灣目前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
台灣競爭力論壇的分組及召集人
分 組 召集人
財務金融組 吳中書(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
產業經濟組 葉日崧(亞洲大學國企系教授)
經濟表現組 朱雲鵬(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
經濟發展組 陳明郎(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
企業效能組 趙義隆(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系教授)
企業金融組 顏錫銘(政治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
能源政策組 梁啟源(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
教育政策組 周祝瑛(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財政政策組 徐仁輝(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系教授)
海洋政策組 莊慶達(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教授)
政府效能組 余致力(世新大學研發長、行政管理系教授)
憲政發展組 彭錦鵬(中研院歐美所副研究員、台大政治系副教授)
財經法制組 黃銘傑(台大法律學院教授)
治安政策組 楊永年(成功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政治系教授)
勞動經濟組 盧信昌(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系副教授)
國家定位組 林滿紅(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台灣師範大學教授)
總召集人:林建甫(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副院長)
提振台灣競爭力需要新思維
記者:作為論壇的發起人和總召集人,您對提升台灣競爭力有何基本的看法和思路?
林建甫:首先,提升競爭力,需要有前瞻性。我們所處的時代,跟以前已經很不一樣了。無論如何,不能夠再以舊的思維來面對現在新的環境。台灣未來的方向在哪裡?台灣最大的利益是甚麼?這些都要用動態的眼光來看,要有前瞻的思考。
其次,提升競爭力,需要國際觀。在全球化的時代,台灣需要增加對國際的瞭解,需要融入國際的大環境。台灣的電視台需要更多的國際節目;台灣的新聞需要更多的國際版面。我們要善用台灣的民主、自由、人權、跟市場經濟的普世國際價值,幫台灣在國際社會發聲。
第三,提升競爭力,需要因勢利導。古代大禹治水,不能圍堵,而需疏洪。因勢利導是相當重要的,對已經形成的現象,掌握其發展的趨勢。服務業已經佔台灣生產毛額的百分之七十一,工業只剩下百分之二十七,農業還不到百分之二。在人口結構上,老人人口比例快速上升,因此如何利用服務業,如何發展銀髮族產業,提升台灣的競爭力,是很重要的。
第四,提升競爭力,需要新認同。台灣社會現在的中堅是五年級生跟六年級生。五、六年級生在台灣經濟成長中長大,不再是唱悲情的台語歌。我們是快樂光明的新生代。台灣未來的年輕人還有更多的王建民、曹錦輝、郭泓志。雪山隧道、高鐵的通車,已經是交通一日生活圈,台灣是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在台灣生活的人可以凝聚很強的公民意識、社區意識。
第五,提升競爭力,需要正面思考。有兩位做鞋靴生意的人到非洲去,商人甲,看到非洲人沒有穿鞋,立即的反應是,非洲人不穿鞋,所以沒有生意做。商人乙的反應是,非洲人現在都沒有鞋穿,所以未來的商機很大。從個人到國家,都能正面思考,競爭力才能提升。
第六,提升競爭力,需要創造力。長江後浪推前浪。經濟學家熊彼得的「創造性的毀滅」,在八○年代後成為內生成長模型最重要的觀念。施振榮先生的「微笑曲線」強調產品時間軸的前後兩端,R&D 跟行銷,才能創造最大的利潤。
第七,提升競爭力,需要高科技。台灣高科技產業的實力,在世界是一流的。除了繼續培養高科技實力,也要將高科技用在所有生活上,展示台灣高科技能力,向下紮根,培養更多高科技人材。
台灣競爭力論壇
對各候選人一視同仁
記者:有報道說,台灣競爭力論壇與宏仁集團總裁王文洋關係密切,甚至說是王文洋的智庫,真實情形如何?台灣競爭力論壇對各政黨候選人持甚麼樣的態度和立場?
彭錦鵬:王文洋很支持論壇的理念,但是麻煩你寫下來:「到今天為止,論壇並沒有拿到王文洋任何一毛錢,一毛錢都沒有」。其次,我們跟他有聯繫,是因為他本人對台灣的重大政策,非常關心,而其中的一部分,跟我們的理念相同。他還說,台灣的資金應該可以自由進出,這一點我們跟他也是一樣的看法。台灣競爭力的弱化,或者說“菲律賓化”,或者說有一些缺點需要改進的,我們也跟他有同樣的看法。就這兩點,論壇和王文洋是所見相同的。我們不是要幫他選總統,我們也不是第三勢力,要競選或爭取權位,我們也不要獨大。
我認為,外界有人把我們跟他作一些聯想,可能是因為台灣競爭力論壇在八月十五日成立的時候,我們邀請他當我們的貴賓,還有之前找他作了一次巨擘論壇。當然,我們基本上也是藉著他的知名度,藉著他對台灣的關心,使台灣競爭力論壇能夠花很少的錢,就有那麼大的知名度,因為他是媒體的寵兒,媒體對他很有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