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8日電/中印將舉行5年來首度聯合軍事演習。
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登中國社科院全球戰略院《南亞研究》編輯部主任葉海林的文章說,所有的觀察者都明白此次軍演的象徵意義遠大於實際意義。然而,在美日不斷加強對新德里的游說的同時,印度“逆勢而動”與中國展開了沉寂多年的軍事互動,此舉引發了人們的諸多猜測:到底印度這個美國最新興的軍火採購商、日本“自由與繁榮之弧”的關鍵鏈條、中國涉及面積最大的領土爭端國在執行怎樣的對華政策?是和美國日本站在同一戰壕裡,還是真心覺得世界足夠大容得下中印兩國的同時崛起?
關於中印關係,至少在中國媒體上很有市場的一個問題是,印度是否會受到美日拉攏或脅迫,參加到他們主導的對華戰略遏制聯合戰線中來?實際上,這很可能是一個偽命題。
文章指出,應該看到,印度作為一個富於自豪感的區域大國乃至世界大國,其外交政策具有很強的獨立性。印度從來不曾認為自己是其他國家的附庸,恰恰相反,印度素來以自己的獨立自主外交傳統而感到自豪。即使在美蘇冷戰時期,莫斯科和華盛頓也無法把新德里納入到自己的麾下。1998年印度核試驗,度過短暫的冷淡期後,美國對印度展開了長期不懈的外交攻勢,而印度不但沒有馬上投懷送抱,反而益發矜持,連印度急需的軍火採購都敢於拿三阻四,在舊愛俄羅斯和新歡美利堅之間左右搖擺。
至於麻生太郎首創的“自由與繁榮之弧”,印度更是一副超然的態度,既不反對也不支持。道理很簡單,印度根本沒看上麻生的外交戰略,更不願意給日本外交戰略當注腳。如今,換湯不換藥的“安倍主義”在印度得到的決不會比5年前的麻生理念更加積極。
印度的獨立自主外交傳統雖然使得新德里不會甘為其他國家的附庸去敵對中國,但這並不意味著印度的對華政策一定是友好而富有建設性的。實際上,作為一個自我認知和客觀現實中的大國,印度同樣有著充分的理由試圖對中國採取遏制政策。雙邊的領土爭端、西藏問題;地區的巴基斯坦問題、印度洋問題;乃至於國際層面的世界政治經濟秩序調整問題,中國和印度之間存在的安全分歧相當一部分是結構性的,不可能通過外交領域的略微示好、軍事領域的少許互動而出現根本改善。
歸根結底,決定印度對華政策的是印度自己,印度既不會受人指使和中國為敵,也不會為了避免被人批評為受人指使沒有獨立意志而不和中國為敵。
對於中國來說,要明白中印關係的症結到底在哪裡,更要明白這些問題是中印關係的核心議題,而不是中印兩國與其他國家關係的子議題。只有在對對方的行為動機有了充分了解之後,雙方才能談得上為改善關係邁出超過象徵意義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