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香港是中美關係的潤滑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28 10:32:16  


  作者:張敬偉(江蘇 研究員)
  
  日前,美國駐香港總領事楊蘇棣(StephenM.Young)表示,近1400家美國公司在香港設有辦事處,其中超過一半將其區域總部設在香港。香港的有利地位,使它得以從中國的快速崛起中獲益。在香港的美國公司得天獨厚,也能從香港的角色中受益。
  
  楊蘇棣表達了三層意涵,一是美國看重香港的地位,二是香港的發展得益於中國的崛起,三是美國也獲得了相應利益。雖然這是楊蘇棣不乏對港溢美的“場面話”,但誰也不能否認一個事實,香港是中美關係的潤滑劑。
  
  香港回歸祖國,已經16個年頭。過去16年,也是全球形勢風雲變幻的震蕩期,中國的崛起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西方力量相對衰落也是不爭的事實。全球政治經濟和地緣博弈格局,也在重整調適中:一方面是“中美國”共治全球的呼聲日高,另一方面是美國重返亞洲和亞洲再平衡戰略在中國周邊的地緣布局,中美之間的戰略關係處於相當矛盾的困擾期。
  
  在此期間,香港與內地的經貿聯繫更加緊密,有《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簡稱CEPA),香港經濟背靠大陸的支撐,能夠避開全球性經濟危機的侵襲。但是,由於內地與香港經貿和人員來往的日漸頻繁,兩地也產生了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與此相對應的,香港民主派一方面放大這種矛盾製造兩岸民意衝突,另外又製造政治議題,擴大內地與香港矛盾,雙普選、占中環、玩拉布,和西方憂懼中國的政治焦慮形成合唱。其實,這些政治“操作”能夠在香港操作,凸顯香港“一國兩制”落實的真與實。
  
  經濟全球化是時代主旋,實力是大國博弈的基礎,這是戰略性的。至於政治意識形態,不過是在此基礎上的策略運用。衡量中美關係,戰略實力交鋒才是門道,意識形態只是熱鬧。對香港而言,應該分清主次,而不是喧賓奪主,走在意識形態的歧路上。其實,對美國而言,對華再挑起意識形態議題已經意義不大,兩強博弈,已經進入綜合實力對衝和地緣戰略博弈的時代,而且雙方屬於利益攸關的大國辯證關係。相比之下,美國卻樂見香港製造針對中央的意識形態麻煩,以遏制中國戰略力量的提升,阻滯中國崛起的步伐。

  從美國的立場看,這或是正常的選擇。但是中美兩強也有更佳的雙贏路徑選擇,即擺脫歷史上新舊強國零和博弈的結局,給世界展現出“中美”共治全球的新格局。這種理想主義的願景,絕非兩國領導人動聽的外交辭令和展現觥籌交錯的場面就能實現,而是政治、經濟、外交、軍事、地緣的全方位博弈甚至激烈的連橫合縱搏擊,才能實現。
  
  香港,不是越南和菲律賓,也不是日本與韓國,更不是南亞次大陸的印度。作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香港不是美國的地緣打手和政治棋子,不能附和反華的聒噪,應和祖國和聲共振。
  
  正如美國駐香港總領事楊蘇棣所言,香港經濟的繁榮,證明了“一國兩制”保留了香港這個特別行政區的獨特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為基本法所護佑,也是內地給予香港經貿後援的所致;這種生活方式,也使美國獲益,使其對港出口額平均每年增長近20%。這是對奧巴馬總統出口倍增計劃的支持,也有力地支撐了美國經濟的復甦。
  
  維持現行的香港生活方式,保持香港社會穩定,香港就能持續地吸引國際商投,強化其自由港的國際競爭地位。靠美國,香港民主派無法達到政治上的目的,只能引發中美港三方關係的惡化。香港民主派不要太貪心,背靠祖國這顆大樹,依法促政才是中道。

  在中美之間,香港應該是潤滑劑而非摩擦劑。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