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明奇。(中評社 方敬為攝) |
中評社台中9月28日電(記者 方敬為)針對台灣“衛福部”定調新冠肺炎疫苗不選購中國大陸研發製品,台灣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洪明奇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衛福部”或許有其考量,但無論是疫苗品質或是穩定程度高低等,最好是以科學方式判斷,提出佐證再決定較佳,否則在全球疫情嚴峻,疫苗需求量大的情況下,排除特定區域研發的疫苗,恐怕自綁手腳。
洪明奇,美國麻省Brandeis大學分子生物學博士,分子醫療、癌症醫療專家,曾擔任美國國立癌症研究院基礎與臨床前審查委員會初審小組成員、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病理計劃審查小組成員,美國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基礎研究副校長、分子細胞腫瘤學系主任。現任中國醫藥大學校長。
台“衛福部”證實,已於9月18日與“新冠肺炎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簽約,將在10月初付訂金,並採取金額較高、有選擇權的方案,“衛福部長”陳時中並強調,不會選用中國大陸製品。
針對台灣不選用大陸研發疫苗,洪明奇表示,事實上,在疫苗完成測試,正式投入醫療使用之前,決定排除特定地區研發的疫苗,都言之過早,或許“衛福部”有其考量,但疫苗功效最好還是“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尤其醫療效果講求科學佐證,選用與否,還是參考測試數據,較為精確。
洪明奇認為,“衛福部”判斷的參考,或許跟過往中國大陸的醫藥表現有關係,也就是從之前大陸醫藥製品的穩定性、品質優劣等紀錄,作為選用與否的考量依據,這樣的判斷方式,若用於現階段已在臨床使用的藥物、疫苗,沒有問題,因為臨床表現數據完備,具有比較值。但若針對新研製的疫苗,尤其是面對新冠肺炎這樣變異劇烈的病毒,坦白說,難以透過單一地區過往的醫藥表現去評斷。因為是新的病毒,各國研製的疫苗品質及穩定性都無人可保證,所以,最好仍要以測試數據來評斷。
其實,台灣在疫苗取得要面臨的困境,選用哪個地區研發的疫苗是小事,洪明奇表示,台灣最需要擔心的是,能取得多少疫苗量?這才是最大課題。
洪明奇指出,當前新冠肺炎全球染疫人數,截至9月28日已達3298萬3875人,全球疫情嚴峻,意味著,疫苗產出後立即要面臨龐大的需求量,屆時,台灣即便已在COVAX支付訂金,並具備特定區域疫苗的選擇權,可是,能取得的疫苗量恐怕相當有限,尤其在台灣已排除使用中國大陸研發的疫苗,歐美疫情又失控的狀況下,短期內,台灣可能無法取得數量充足的疫苗。
目前全球共有9支候選疫苗,受到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EPI)支持,包括美國3支(臨床一/二期的Inovio、臨床三期的Moderna、臨床一/二期的Novavax)、中國2支(臨床前期的香港大學、臨床一期的三葉草生物製藥)、英國(AstraZeneca/牛津大學)、德國(CureVac)、奧地利(巴斯德研究所/默克/Themis)、澳洲(昆士蘭大學/CSL)等。
上述9支疫苗,目前看起來是美國的進度較超前,進入臨床三期試驗的疫苗最多,洪明奇指出,不過也正因為美國本身的疫情嚴重,疫苗需求量龐大,所以即便美製疫苗真的試驗成功正式投入醫療,預期可能也會以美國境內使用為優先,可能只有少部分釋出COVAX,台灣要卡位搶購,挑戰很大,若台灣又自願排除掉特定的疫苗來源,台灣境內疫苗研發量能又不足的情況下,會相當棘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