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8日電/據外交部網站報道,2022年5月27日,駐瑞典大使崔愛民在瑞典《今日工業報》發表署名文章《用綠色為中瑞合作著色》,全文如下:
我已在瑞典工作將近半年。半年來,我與瑞典各界朋友廣泛交流,探討中瑞發展與合作。我們都認為,綠色合作應是兩國合作中最重要的一個議題。瑞典和中國都設置了很高的氣候目標,要想實現這些目標,就需要與他國合作。
為具體生動地描繪兩國綠色合作互補性,我想以兩個城市作為例子。它們一個在瑞典,一個在中國。第一座城市是中國煙台,它坐落於中國東部沿海,是中國神話中八仙過海的地方。
雖然煙台距斯德哥爾摩 7000 多公里,但瑞典在那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以前瞻視野和先進技術為這座氣候智能型和人類友好型城市做出了貢獻。在煙台,瑞典建築工程咨詢公司Sweco以哈馬碧湖城為樣本開發了“中瑞城”城市項目,並由工程公司中瑞鼎峰建成。中國與瑞典一樣,城市化進程已從加速階段轉向提質增效與可持續發展階段,該領域正是瑞典長期發展並具備優勢的。因此,設計者選擇了哈馬碧湖城作為設計樣本,保持了瑞典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和北歐設計元素,在中國建成了廣受贊譽的住宅區。
在瑞典,我想重點介紹北部地區的布萊肯。那裡矗立著39台風力發電機,日復一日、日夜不停地將刺骨的北極風轉化為電力。布萊肯是一個海拔 734 米的低山區,常年酷寒多風,當地無情的氣候特性對發電機的技術和質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中國東方公司承擔了這項任務,製造、交付和組裝了這39 台風力發電機。該項目不僅由歐盟NER300框架計劃資助,用於促進可再生能源和高新技術開發,還被列為北極環境風電行業示範項目。
煙台哈馬碧生態城和布萊肯風電場只是中瑞綠色合作的兩個例子。與瑞典一樣,中國也設有很高的氣候目標。中國加快了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清潔電生產量已超過煤電裝機量,這些努力為實現2030 年碳達峰、2060 年碳中和目標奠定了基礎。2012 年至 2020 年,中國單位 GDP 能源消耗已經減少了近四分之一。同時,瑞典的時間表更為緊迫,到 2045 年實現零排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