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事件是台灣現代歷史上最慘痛的悲劇,所帶來的衝擊和影響,至今仍未消散。“事件過去67年,很多當事人不在了,所以我趕快要做,再不做,這些人就都走了。很幸運碰到幾個還在。”其中一位88歲的蔡錦文老人,當年僅21歲,已被綁赴刑場,幸得白崇禧制止濫殺的命令及時到達,才撿回一命。“這樣獲救的人,當時很多。我父親也因此在台灣民間有很高的聲望,這也讓蔣介石對他更為猜疑,派特務24小時監控,同時將父親的歷史,如北伐、抗日的軍功,當然也包括‘二二八’後來台宣慰的成績,消滅抹殺。”
白先勇並不諱言,為父親寫書,一定是為父親講話的,“你罵你的父親就不必寫了”。不過他也強調,“我跟我父親處了這麼久,我應該最了解他,比起別人更能看清楚他的優缺點,我也不會為他特別忌諱啊。該寫的照寫。”
而合作者廖彥博則表示,白先勇其實很鼓勵他去還原歷史的真相,沒有一面倒去替白崇禧說話,對白不利的材料也放進書中,並不是說不處理,或者回避。
在白先勇看來,雖然史觀與史實是兩回事,可以各有各的史觀,但事實只有一個。歷史就是真相,不是真相就不是歷史,“在我有自己的觀點之前,我一定要把我父親所做所經歷的事實搞清楚。”
一些關於他父親的不實傳言,也是他要澄清的。比如,曾有前台灣情治人員出書稱,白崇禧是被蔣介石派人毒死的,“這是胡說!”白先勇說,“我父親有心臟病,他是自己死的。”
3
從遠離到繼承,父親的影響想逃也逃不了
無論西方還是中國的文學,父親的形象每每是用來被反抗的,故有“弑父情結”之說,但對比白先勇的作品,父親或父輩,卻多以引領者的形象出現,比如《孽子》。這與白先勇的成長環境不無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