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本相對而言篇幅不算長的長篇小說(229頁)而言,《復活節遊行》有種驚人的廣度和分量,這是耶茨再次展現實力和他精通總結性敘述的產品。從技巧上說,這本書也許是他最高明的,但是其力量,源自耶茨選擇了以艾米莉作為書中重點描寫的人物。就像弗蘭克·惠勒和愛波·惠勒以及鮑勃·普倫蒂斯(不像約翰·懷爾德),艾米莉的不安全感極為強烈,而又滿懷希望。她天真而軟弱,相信世界會溫和對待她,卻事與願違,隨著每一次她被羞辱,我們越來越同情她。就像以前耶茨筆下的人物,跟讀者不一樣,她看不出自己犯錯誤的模式,結果一遍又一遍重蹈故轍,從未向幸福多邁近一步,但是也從未放棄那種可能性。最後,她的命運是我們都害怕的。“世界上還有比一個人待著更糟糕的事,她每天都對自己說。”她仍然“感覺自己是個重要的人,一個別人對她有所期望、有人愛的人”,即使那種信念會動搖,偶爾也會消失。她沒有去忍耐,當然也未能獲勝,但是在她被打敗時,她仍然擁有人性——事實上,是太有人性了——值得我們去同情。用約翰·加德納的話說,作為一個筆下角色,她“值得愛,也能夠去愛”,卻從未得到機會來證明這一點。所以我們關注她,關心她。
《復活節遊行》標誌著理查德·耶茨的東山再起。在毀了其職業生涯的《擾亂平靜》出版後過了一年,評論者為他歡呼,稱他為美國的大師,他們現在談到他的作品的意義,對他的文字中輕鬆表現出來的文雅以及他的悲劇性視角所蘊含的深度贊不絕口。
(來源:騰訊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