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8日,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國務委員楊潔篪(左)和美國國務卿克裡舉行會談前與媒體見面。國務委員楊潔篪18日在波士頓同美國國務卿克裡舉行會談,雙方就發展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 |
中評社香港10月28日電/美國國務卿約翰•克裡與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10月17至18日在波士頓的會晤標志著兩國高層官員結束了為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所做的籌備工作,把注意力放在領導人11月在北京的會晤上。幾天後,《人民日報》刊登了以“鐘聲”為筆名的文章,對即將召開的會議進行評論。北京利用作為東道主的平台來追求政治上的好處,在最具挑戰性的國與國—也就是與美國和日本—關系上掌握了主動。
美國詹姆斯敦基金會網10月23日載文《北京在中日關系可能解凍的氣氛中准備主辦APEC峰會》,文章說,峰會為中國提供了一個勾勒亞洲經濟未來前景的機會。“鐘聲”的文章概括了中國在這次會議上的目標,強調了會議非正式的特點並重申“中國始終高揚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這反映了中國決意在此次峰會上繼續推行“通過發展促和平”的區域外交方針。
北京試圖利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奧巴馬之間即將舉行會談—計劃定在多邊峰會結束後舉行—的契機,使美中雙邊關系重新回到正軌上。9月份國家安全顧問蘇珊•賴斯與習主席舉行的高級別會談以及國務卿克裡本月參與的會談已被看作基本上平息了夏季的爭執,包括8月份美國和中國的飛機幾乎在南海上空撞機以及7月份戰略與經濟對話的成果乏善可陳。中國希望把兩國關系的重點重新放在積極面,這一態度從楊潔篪對賴斯所說的話中可以看得很明顯:“妥善管控分歧和敏感問題,確保中美關系沿著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方向健康發展。”
與在APEC會議期間重點加強與美國的接觸相類似,中國也試圖改善與日本的關系。中日關系目前正處於多年來的最低點,中國一直強烈批評安倍力圖重新解釋憲法的議程以及對靖國神社的參拜。察哈爾學會的研究員張敬偉曾這樣寫道:“中日領導人能否實現北京APEC的‘習安會’,依然不明朗。”張敬偉重申了中國為領導人會面所開出的兩個條件:“承認釣魚島存在領土爭議,安倍明確不去參拜靖國神社。”他認為,中日韓領導人在峰會上的會面是一場“三國演義”,事實上反映了複雜的“東北亞地緣政治形勢”,體現了北京決意利用日本對會見的期待,進一步迫使日本作出讓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