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這位年輕人對自己的環衛工作感到滿足。垃圾處理站試運行的時候,曾經從北京來了幾位清華大學的博士做指導,他們叫查曉剛“查科”,這讓他頗為得意。
對工作,他絲毫不敢懈怠,他會打電話給自己的領導,請示一個來領免費肥料的簽名看不清該怎麼辦。
很難去給查曉剛的工作一個準確的定義,就連他自己也說不清職位是什麼。在並不清晰的職業規劃中,他只是清醒地意識到,這份月收入2000元錢、沒有編制的工作來之不易。至於將來,“先考個事業單位的編制再說吧”。
廚餘垃圾經過分選、破碎和擠壓脫水,制成像土壤一樣的肥料。這個剛剛成立3個月的廚餘垃圾就地式處理示範項目還沒有為肥料找到穩定的銷路。查曉剛抓起一把出料,在手裡揉搓著,“這個是棉絮狀的,出料好”。
他的搭檔,59歲的鄧國書,時常要聽這個比自己兒子還小的人指揮。在他眼裡,白淨的大學生查曉剛沉默寡言、自尊心強。
查曉剛通常會晚一些去市政府大院的食堂,安安靜靜地吃完飯就直接收泔水了。
即便如此,查曉剛也從不穿著橙色的環衛服坐在食堂裡吃飯,它通常將衣服塞在清潔車的狹窄箱子裡,吃完飯再出來換上。
收泔水不是件容易活兒。每次他需要將四五桶單個重量近100公斤的泔水運回幾百米外的垃圾處理室。
還有額外的工作是,要攪拌垃圾桶裡的泔水,將塑料袋和不慎掉落在裡面的鐵碗撿出來,否則,這些東西將會給廚餘垃圾的處理機造成不小的麻煩。
在無事可做的空閑時間裡,查曉剛用蘋果5S手機,刷微博微信,他會轉發英雄去世,也會抵制港台明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