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1月10日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在北京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舉行宴會,歡迎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各成員經濟體領導人、代表及配偶。這是晚宴結束後,領導人准備觀看焰火表演。 |
中評社香港2月12日電/官方出版物有一種既故作沉重又單調乏味的傾向。而上周上海市贈送給來訪的印度代表團的宣傳册《上海:我們的故事1978-2008》卻既不沉重也不乏味。通過一系列歷史和現實的照片以及一個個普通人的故事,此書捕捉到了發生在這個城市的巨大變化。
《印度時報》網站2月8日載文《印度準備好加入中國的社交舞台了嗎?》,文章說,1978年的時候,上海與加爾各答沒有很大的差異—人滿為患、洪澇成災、交通混亂、火車站上的等候遙遙無期,而今天上海有世界級的道路、摩天大樓、子彈頭列車、複雜的地鐵網、精彩的夜生活以及大量的綠色植物。
中國有充分的理由為其成就而無比自豪。在不到40年的時間裡,中國所濃縮的增長超過了之前的5個世紀。在如此短暫的時間裡出現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勢必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問題。也許在外國人看來中國常常表現得如同一塊巨石,但事實並非如此。乘坐京滬高鐵是一種愉快的經歷,然而一位同行者卻把國營的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的德里至北京航班戲稱為“苦力航班”。
這樣的例子也許很瑣碎,但它凸現了多樣化的重要性—這種多樣化與通常影響外界對中國看法的單一政黨和單一語言的現實共存。有一定身份的普通中國人並不願意在外人面前談論中國的污點。
然而,懷疑主義的離奇記述並不能避開這樣的事實,那就是今天的中國—包括尋求自我實現新領域(儘管並不總是政治上的)的年輕一代—真心誠意地為中國在當今世界獲得的巨大尊重感到自豪。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成為一場走入國際的社交舞會。問題自然而然出現了:這樣一股強烈的民族自信會不會演變成為傲慢與封閉同步增長的古老中央帝國的心態翻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