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綠色發展必須有綠色資源來支撐,實現林業現代化必須有資源總量作保障。經過多年努力,中國森林資源雖有明顯增長,但總體上仍缺林少綠,森林生態安全問題依然突出。森林覆蓋率只有21.66%,比世界平均水平低近10個百分點,居世界139位。人均森林面積、人均森林蓄積分別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和1/7。由於森林資源總量不足,生態產品和木材嚴重短缺,生態脆弱區占國土面積60%,木材對外依存度高達48%,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任務十分繁重。習近平指出:“全民義務植樹開展30多年來,促進了中國森林資源恢復發展,增強了全民愛綠植綠護綠意識。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中國總體上仍然是一個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的國家,植樹造林,改善生態,任重而道遠。” 2015年4月3日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習近平指出:“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近30多年來不斷植樹造林,我們國家樹更多了、山更青了、地更綠了。中國在植樹造林方面為人類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我們也要看到,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相比,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期盼相比,生態欠債依然很大,環境問題依然嚴峻,缺林少綠依然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現實問題。我們必須強化綠色意識,加強生態恢復、生態保護。”因此,要加大人工造林力度,擴大森林面積,提高森林質量,增強生態功能,保護好每一寸綠色。“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強林業重點工程建設,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保護培育森林生態系統。發揮國有林區林場在綠化國土中的帶動作用。創新產權模式,引導社會資金投入植樹造林。嚴禁移植天然大樹進城。擴大退耕還林還草,保護治理草原生態系統,推進禁牧休牧輪牧和天然草原退牧還草,加強‘三化’草原治理,草原植被綜合蓋度達到56%。保護修復荒漠生態系統,加快風沙源區治理,遏制沙化擴展。保障重要河湖濕地及河口生態水位,保護修復濕地與河湖生態系統,建立濕地保護制度。”
三、互助合作、共建綠色世界
隨著經濟全球化,生態問題國際化趨勢日益明顯,國際生態規則正面臨深刻變革。中國主動適應生態全球化的趨勢,積極推動生態綠色外交和綠色國際合作,促進全球生態治理體系的建立,為建設綠色世界貢獻智慧和力量。
參與全球生態治理的實踐,為全球生態治理增加正能量。隨著生態問題的日益突出,國際社會對保護森林、改善生態的認識高度統一,應對氣候變化和治理全球生 態已成為各國的共同行動。中國是一個負責任大國,一直積極主動地承擔應該承擔的責任,在生態治理理念和實踐上都作出了很大努力,提出了綠色發展理念,發布 了《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習近平在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上指出:“面向未來,中國將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十三五’規劃重要內容,落實創新、協 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通過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實施優化產業結構、構建低碳能源體系、發展綠色建築和低碳交通、建立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等 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習近平莊嚴承諾:“中國在‘國家自主貢獻’中提出將於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並爭取盡早實現,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 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45億立方米左右。”中國認真履行國際公約,積極推動全球生態 治理,妥善應對了野生動植物非法交易、木材非法采伐、氣候變化等熱點敏感問題。“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各自能 力原則,積極承擔與中國基本國情、發展階段和實際能力相符的國際義務,落實強化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國家自主貢獻。積極參與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談判,推動建立 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深化氣候變化多雙邊對話交流與務實合作。充分發揮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作用,支持其他發展中國家加強應對氣候變化 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