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20日電/斥資2.7億元的“文化長廊”,為何如此短命?“主要是政策調整。”河口縣新聞發言人稱。在2013年,河口縣政府按照雲南省委、省政府有關要求,“文化長廊”將被改造為城市公共空間和平台。
項目曾遭多名當地官員反對
雲南省河口縣有一個名為“中國—東盟河口國際旅遊文化景觀長廊”(以下簡稱“文化長廊”)的項目,這個2011年2月完工的項目被當地譽為“邊境明珠”,總投資額為2.7億元。但在3年之後的2014年5月23日,該項目卻開始動工拆遷,拆遷補償費用保守估計要3億元左右,高於它的建設費用。
按照河口縣官方的回應,這個坐落在中越邊境紅河河堤上,被設計為商業、文化、旅遊觀光於一體的建築景觀帶,因“沿河商鋪嚴重影響了景觀,成為群眾反映的熱點問題”。
當地知情人士透露,因涉及國境界河,項目曾遭多名當地官員反對,但它“經過政府特批”排難而上,建成後又很快決定拆除。
“當地主要領導”力主
河口是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最繁華的縣城。這個邊陲小城,與越南老街省隔紅河相望,是國家一級口岸。從地勢上看,河口縣幾乎被山峰和紅河包圍。“想拓展新城區,就得劈山。”河口官員如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