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車改辦並未發布調整標準的消息,但公務員們已預感到補貼要“蹦極”,比如最高標準3100元,要下調1410元。新京報記者詢問了溫州市幾個機關單位的公務員,不少基層公務員坦言現行標準已不夠花。
一位每月拿500元補貼的商務局公務員就對新京報記者說,“不知道領導的補貼夠不夠,反正我是不夠用”,但他補充說,如果補貼標準下調,自己也能接受,“不能打車就只能坐公交了,工作還是要想辦法做的。”
大慶是最早啟動公車改革的試點地區之一,1998年就將公車改革提上日程,但堅持五六年後,終因改革標準不統一,“市區改了縣裡沒改;市直機關有的部門改了有的部門沒改;一個部門內有人改了有人沒改”,最終難以為繼。
“補貼標準定的不合適,改革就會失敗。”據大慶市副處級幹部李偉回憶,大慶車改就受挫於標準“不公平”,正處級每月1500元,而正科級每月才240元,結果遭致為數眾多的科級官員的反彈。
同樣受挫於補貼標準的還有遼陽市弓長嶺區。該區車改順利推進一年後,區領導年補貼8萬元被曝光,當地百姓反應強烈,遼陽市政府不得不緊急叫停。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說,補貼標準既要考慮官員群體的接受程度,更要考慮民意,百姓是否接受?是否認為補貼成為官員的變相福利?
馬建華擔心,標準過低,會對已經車改地區的車補標準體系帶來顛覆性的衝擊,原有利益格局需要再平衡,可能被迫走“雙軌制”的回頭路。
“一把手”用車
溫州“一把手”均已無專車
《關於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規定,“鼓勵省區市所屬廳(局)正職主要負責人和市、縣及鄉(鎮)黨政主要負責人參加改革,確因環境所限和工作需要不便取消公務用車的,允許以適當集中形式提供工作用車實物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