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6日電/韓寒導演的電影處女作《後會無期》昨天在全國公映,韓寒做“公共意見領袖”時的支持和反對者又形成天然的兩派,分別熱捧和猛踩這部電影。韓寒本人似乎有些“厭倦”了政治,宣傳影片走了“小清新”的套路。很多人把韓寒與郭敬明對比,認為韓寒在“步郭敬明的後塵”,但在商業化的路上,他已落後郭敬明一大截。
韓寒的《後會無期》與郭敬明的《小時代3》在各院線前後上映,並且於昨天交匯。《小時代3》一周的票房就拿下3億,《後會無期》能否創造同級別的成績值得關注。這是兩位中國年輕人的偶像,他們同時受到爭議,彼此的道路選擇似乎南轅北轍,但終於又在電影院裡殊途同歸。兩人今後的電影商業成就對比,是對兩人之前所選道路的一種有趣總結。
郭敬明出身寒微,成長的一路上受到輿論的諸多嘲笑。韓寒的特立獨行則從一開始就受到推崇,自由派的輿論力量將他塑造為“公民韓寒”。郭敬明一直避開現實政治,致力於商業性文學創作,只是偶爾強調自己是一些人譏諷的“愛國者”之一。而韓寒是最著名的“公知”之一,他一直與政治化的輿論互動,直到遭到“代筆”的致命質疑,他才逐漸淡出輿論場。
韓寒的才華面臨使用方向的重大調整,他讓自己的形象從“公民韓寒”變成“國民岳父”就是個信號。但他過去的盟友和對手似乎都不太想輕易放他走。
他過去的盟友們為宣傳《後會無期》傾注了熱情,也竭盡了全力。他過去的對手們則希望他向電影邁出的第一步就栽個大跟頭。韓寒自己恐怕對此亦很無奈。一方面“政治炒作”不管怎麼說提升了《後會無期》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如果他繼續陷在政治的泥潭裡,根本就無法在商業電影的方向上大展宏圖。
我們覺得這個社會還是應該鼓勵韓寒轉型。過去不僅他本人年輕,他所處的社會輿論大環境也極不成熟。韓寒投身商業電影創作,是對鎖住他的輿論高墻的突圍。如果中國有才華的人更願意從事實業,而不是在輿論場上誇誇其談,那麼這個國家的創新就更有力量,他們的成就也會引導社會變得更加寬容和多樣。
中國的商業文化市場不夠發達,需要一批熱情奔放、且才華橫溢的年輕人去塑造它未來的面貌。郭敬明先於其他80後在電影市場站住了腳,建立了“郭敬明”這個品牌。儘管他拍的《小時代》系列廣受爭議,但第一步的商業成功已經不容置疑。有了這些成功,郭敬明就有了自我提高並且塑造觀眾口味的資本。如果他願意並且付出努力,他就有可能在未來的中國電影事業中貢獻自己的獨特推力。
希望韓寒與郭敬明開展競爭,如果他能較快追平後者的商業成功,對中國電影事業來說是再好不過的事情。有競爭才有更耀眼的火花,中國的年輕觀眾們對電影市場“政治化”沒什麼興趣,他們倒是很樂意觀看有人在商業電影的領域裡築台打擂。
(來源:《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