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雅婷:“就算被訛也救人”可貴在哪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7-30 09:45:45


  中評社北京7月30日電/暴雨中,老人摔倒在快車道上。途經的一輛路虎越野車車主下車扶起老人,並在雨中為她撐傘守候,直到救護車到來。發生在廣東東莞的這幕善舉在朋友圈中瘋傳,被無數人點贊。

  更有暖意的是救人車主的一席話。別人問,救老人,被訛怎麼辦?他說:“訛,最多訛我的錢,但訛不了我的命。如果我不救她,她就有可能死在我面前,不救良心會不安。”

  這話透露出的信息是:車主救人,不是一時衝動,而是經過了一番理性衡量。個人利害和道德行為之間,他聽從了良心的召喚,選擇了後者。並且,據了解,他還有因救人被訛詐過的經歷,依然能做出這樣的選擇,更加難得。

  曾幾何時,受消費主義的衝擊,人們的行為選擇有一種泛經濟化的傾向。最近,韓寒新電影《後會無期》有句台詞描繪了這種庸俗的行為觀:小朋友愛分對錯,大人只看利弊。經濟理性被放大,仿佛世界已經變成了一個大生意場;所有價值都被化約為成本收益的核算,虧了就是不值。至於是非、對錯層面,則想辦法虛置掉,一味趨利避害,追逐精致利己。這事出來後,也有網友評論:人家開的是路虎啊,被訛十幾萬也掏得起啊,俺就算了。這麼一算,不救人仿佛還有理了。而這種犬儒主義的“道理”,正是社會冷漠化的病根。

  利害和是非,是人類需要面臨的兩種價值。用傳統中國說法,就是利和義。毋庸諱言,利義之間存在緊張和矛盾,很多時候難以兼顧。現代社會,往往採取大致區分領域的辦法,來力求並行不悖。比如,在農貿市場賣菜,那就是要計算利害,老年人來適當照顧是可以的,但賠本不是商販的義務。這時候,不能舉起道德大棒,因為經濟行為應該交給市場法則來管。但是,換個場合,小孩掉水裡了、老人摔地上了,這時候就不能算賬:給錢多我再救人,有風險我不沾包。人有惻隱之心、有道德衝動、有利他之性,這些都是人性中光輝的東西,也是文明社會的必備素質,良心不能歸工商局管啊!如果奔著好處去,那這善事就變味了。

  當然,從制度體系、社會氛圍上說,應該從榮譽到物質對見義勇為者進行鼓勵和表彰,不能讓做好事者反而被訛詐,這是另一個維度的問題。理想狀態是,見人有難,公民只管當仁不讓地救助,後續事務放心地交給社會,用各項制度和舉措保障不讓好人吃虧。

  (來源:《人民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