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十八大就任中央軍委主席至今,在一年半的時間裡,記者根據公開的報道梳理發現,習近平已十餘次深入軍隊,足跡遍布了七大軍區,涉及海陸空三軍。2012年11月習近平當選中央軍委主席,第三周,習近平即前往廣州戰區考察。在那裡,習近平考察了海軍和陸軍部隊。央視截屏圖:習近平在“七七”紀念儀式現場。 |
經濟建設是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是什麼關係,如何正確處理兩者關係,促進協調發展?
1995年7月31日,在福州市慶祝建軍68周年軍政座談會上,習近平從維護國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的高度闡述了兩者關係:“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是構成這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最重要因素,是國家強盛、民族興旺的根本體現。經濟建設關係國家的發展,國防建設關係國家的安定,兩者相互依存,互為保障。經濟建設是全黨全國工作的中心,經濟的發展,必然為國防建設提供日益雄厚的物質基礎;而強大的人民軍隊和鞏固的國防,是我們順利進行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堅強後盾和可靠保證。二者統一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宏偉目標之中,是維護國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的需要。” 在2000年11月27日《中國國防報》刊發的通訊報道《支持國防建設就是支持經濟發展》中,習近平提出:“國無防不穩,民無兵不安。支持預備役部隊建設,就是支持經濟發展,就是支持改革開放。”
新時期,黨需要建設一支什麼樣的人民軍隊?對此,有著豐富軍地工作經歷的習近平,在閩工作期間有深遠的思考。
2002年8月3日,在福建預備役高炮師建師十周年紀念大會上,時任福建省省長、預備役高炮師第一政委習近平提出:“要把‘高舉旗幟、維護核心’作為最高的政治要求,確保部隊建設的正確方向。”他說:“預備役部隊是黨領導下新型人民武裝,一定要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在任何時候都要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以黨的意志為意志。”
在刊發於《東海民兵》2002年第9期的署名文章《以“5·31”講話為指導,開創預備役部隊建設新局面》中,習近平提出,“把提高‘打贏’能力作為經常性中心工作,不斷推進軍事鬥爭準備向縱深發展”,為此,“必須不斷夯實軍事鬥爭準備的基礎”。
這些基礎包括:進一步打牢部隊建設的組織基礎,確保“召之能來”;進一步打牢部隊的思想基礎,確保“召之願來”;進一步打牢部隊的法制基礎,確保“召之必來”;進一步打牢部隊的訓練基礎,確保“來之能戰”;進一步打牢部隊的預案準備基礎,確保“戰之能勝”。
加強作風建設,直接關係軍隊形象和戰鬥力建設。習近平始終強調,要抓好部隊的作風建設,確保“打得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