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領導體制下的幹部遴選,歷來是國家政治和吏治中的難題。有媒體評論稱,異地調任組織人事部門的負責人,對於避免組織人事部門陷落在地方官場,實際上脫離中央管控,無疑是必要措施之一。這種措施,雖只是“之一”,但卻是幹部治理治標意義上的關鍵性措施。這個措施標誌著幹部治理已在治標與治本的臨界點,是邁向治本的重要一步。
此前,李克強召集八省長進京,斥責“為官不為”的新聞被媒體熱議,由此看出中南海對於地方官員的政策執行力不高流露擔憂。更據統計,2014年5月後李克強在短短半月內5次提及官員執行力的問題。
有媒體評論指出,在地方上,從省級到基層一線,各級官員多因為反腐、整風、不敢出風頭以及公務員隊伍不穩而出現“畏難”情況,在政治上表現為群眾路線運動下不得發牢騷的“不敢說”,在經濟上表現為經濟結構轉型而導致的“不敢做”,伴隨著以往“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心態,整個官場呈現出一種“迷茫”和“不為”的狀態。
專家表示,結合此前在習近平選賢任能和今日山西官場之現狀,可以對“習近平用人哲學”有更為清晰的一個總結。
其一喜用有基層經驗的官員,這些“一步一個腳印”拼出來的官員,對於中國社會、民情有著更深刻的認識。從之前的陳希、何毅亭、黃坤明、劉鶴,到今日的王儒林、巴音朝魯,皆是如此。
其二,就是要求“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能力,就是執行力,是那些有擔當、有能力且務實官員的執行力。放在今天而言,就是不因反腐、整風而不敢擔責;不因經濟結構調整而庸政,放緩經濟增長;不因個人利益受損而懶政,有報復心態;更不拿公務員隊伍不穩作為擋箭牌,對中央政策落地推三阻四。
(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