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天安門秘密翻建往事:重建城樓用黃金6公斤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2-05 15:36:09


  天安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是明、清兩代皇城的正門。原名“承天門”,取“承天啟運”、“受命於天”之意。清順治八年(1651年)重修,改稱“天安門”,寓意“受命於天”、“安邦治民”。中國封建王朝被推翻後,天安門見證了“五四運動”、“一二 九運動”、開國大典等很多重大歷史事件……迄今,已歷經近600年滄桑——

  城樓上曾有“天安之門”匾額

  在中國古代,凡宮殿、壇廟、門樓一般都在明顯之處懸掛匾額。天安門同樣掛有匾額。新中國成立後,“匾額”被摘下,取而代之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掛在天安門城樓上的“木匾”漸漸被人們淡忘。

  天安門在明代叫承天門,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承天門建成時,城樓上面掛有“承天之門”木匾。據傳,當年李自成攻進北京、率兵來到承天門下時,面對森嚴高大的皇城大門,李自成彎弓搭箭,怒射“承天之門”匾額,以此表示對明王朝的藐視。

  清順治八年(1651年),承天門重建後,改名為天安門,城樓上開始懸掛“天安之門”的木匾,木匾規格2.6米×3米。匾額上刻有三種文字,按滿語直譯為“天安之門”。後來不知何故,匾額上“滿、漢、蒙”三種文字改為“滿、漢”兩種文字,漢文改成楷書“天安門”三字,因為去掉了“之”字,全部字體也相應擴大。匾額中的“天”字,由原來的200毫米增加到380毫米,幾乎增大了一倍。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故宮和天安門均由北洋政府接管,匾額上只保留有漢文,匾額又從“滿、漢”兩種文字改為“漢文”一種文字。為固定銅制“天安門”字體,木匾的中間位置上留有當時釘鑿過的釘眼,“安”字放在匾額的中心位置上。

  1987年冬季,失蹤了幾十年的“天安門”匾額偶然在北京市房管一公司木材廠的露天倉庫中被發現,但這塊木匾已飽經滄桑,由幾塊木板拼接而成的匾心已多處腐朽斷裂。匾額上的刀痕和字跡與木質裂紋混雜在一起,隱約可見匾額上有“滿、漢、蒙”三種文字,滿文居中,漢文排左,蒙文列右。漢文“天安之門”四個篆體字依稀可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