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8日電/四川成都女司機變道遭男司機暴打、雲南奔馳司機插隊被拒追出數裡碾死老人、江蘇徐州寶馬司機變道撞上公交車卻喊人打公交司機,最近幾天,有關“路怒族”的新聞接連見諸媒體,中國“行車文明”的短板也再次引發熱議。
在公眾常識中有種說法:汽車是現代文明的象徵。到2014年底為止,中國機動車保有量達2.64億輛,其中汽車1.54億輛,規模僅次於美國。機動車駕駛人突破3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超過2.46億人。如此多的車和駕車人匯聚在一起,很容易就使行車文明問題變得突出起來。
這裡不是說車少、駕車人少的時候就不存在行車文明問題,而是說在汽車密度高的時候對行車文明的要求更高,社會對行車不文明現象更加敏感、容忍度也更低。隨著我國汽車保有量增多,馬路變得愈發擁擠,這時候如果駕車人的素質跟不上,他們就很容易出現“擦槍走火”、惱怒澆滅理性的情況,致使馬路成為“路怒族”們上演不文明“劇情”的場所。
中國汽車工業和交通路網建設可謂日新月異,硬件發展的速度和規模讓很多國家望塵莫及。但在駕車人素質等“軟件”方面,我們卻落在了後面。汽車雖是現代文明的象徵,但現在的問題往往是擁有了汽車就丟失了文明。
解決行車文明問題需要“硬約束”與“軟約束”雙管齊下。在“硬約束”方面,政府已經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出台明確、嚴格的法律規範等。2012年號稱“史上最嚴交規”出台後,曾引起社會輿論的強烈反應,習慣於“中國式駕駛”的駕車族似乎難以接受。但若沒有這種嚴格約束,馬路上的風景可能會更糟。“軟約束”是指駕駛人服從內心的道德律令,按照文明人的品行指標去行事處世。要讓駕車人真正文明起來,僅靠來自外部的壓力或內部的文明覺悟恐怕不夠,而是需要兩者結合,“軟硬兼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