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的老宅,沒有院墻,沒有大門。走進屋內,25張獎狀整整齊齊貼在泛黃翹皮的墻面上,“三好學生”的獎狀,張曉蘭從小學拿到高中。
張曉蘭的家只有3個人。在她還不到1歲時,母親離家出走。早年她的爸爸在工地上打工,在建的房子意外倒塌,被砸成重傷。從此之後,父親再也幹不了重活兒,視力也受到了影響。
2016年,正在上高二的張曉蘭聽說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將要舉辦,她抓住機會,把夢想中的車燈變成了現實。
“我沒有學過美術,車的輪廓老是畫不好。”知道了張曉蘭要為爸爸發明新車燈,同學們也都來幫她支招,張曉蘭畫不好的線條,同學一點點幫她補全。
像她一樣愛搞發明的孩子,張曉蘭班上還有不少。
“我們班有8個孩子拿到了國家專利。”提起班上的發明家,葉希明十分自豪,“我們鼓勵學生搞發明,不管對理科生的思維,還是個人站的高度,做發明對他們都是一種提升。”
2016年8月,在學校的幫助下,張曉蘭發明的汽車遠近燈自動轉換裝置,順利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批准,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專利證書。在證書的評價中寫著:
該汽車遠近光燈自動轉換裝置具有設計科學、能夠根據環境自動切換汽車遠近光燈的特點。
“我是學理科的,喜歡解數學題,喜歡學物理和化學。更喜歡學習之餘,動腦筋發明一些小東西,這樣不僅可以開動腦筋,還可以學以致用。”張曉蘭說。
今年高考,張曉蘭被吉林大學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錄取。
“走訪時發現她的家庭特別貧困,家庭年收入只有6000多元,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沙坪村駐村第一書記李鑫說道,“我們村裡也盡力幫她申請補助,基本解決了大學學費和生活費的問題。”
“要是大學有機會,我還是想繼續搞發明。”張曉蘭笑了,她加了很多新生群,憧憬著大學新生活,“能把書本上的東西運用到生活中,太神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