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800元嗎,怎麼變成了1000元?”孫女士說,業務員一到病房,就對她說手術刀要1000元,不容討價還價。見她遲疑,業務員欲走出病房。孫女士只好答應購買,她付錢後,看到一把小小的手術刀,業務員當場給了她一張事先打印好的銷售清單。
11月26日,記者在這張銷售清單上看到,銷售手術刀的公司名為柳州市三雄科技有限公司,出單日期為11月20日。
對此,關先生和家人越想越生氣,另外還有些擔憂:在手術過程中,萬一通過這種方式購買的手術刀出現問題,責任誰來承擔?
23日,孫女士出院後,拿到的住院清單上,並沒有購買手術刀費用一項。她問過護士,也沒有從醫院拿回自己購買的手術刀。
記者調查:確未經過招投標
11月26日,在該醫院南院骨科醫生辦公室,記者找到了醫生孫某。“我懶得理他。”這句話他重複了幾次,接著稱不方便說什麼,便離開了辦公室。
當天下午,記者採訪了柳州市工人醫院南院系統主任楊小輝醫生。在楊醫生的介紹下,記者看到了出售給孫女士的德國進口手術刀和一把切割皮膚的國產手術刀。前者像一把挖耳勺,呈長條形,尾部有些彎曲,沒有刀刃,而國產手術刀只有半個指甲大小,也呈細長狀。
楊醫生一直強調“此刀非彼刀”,“孫女士的手術是微創手術,所用的手術刀由德國進口,所以售價比較高,不能等同於國產二三十元的手術刀,且手術刀的批准文號等手續都齊全,是合格的”。
“等到招投標要等到什麼時候?”楊醫生稱,該手術刀的確沒有經過醫院的招投標。而且1000元的價格,在業界來說,已經是全國最低價。“如果手術刀經過招投標進入醫院,醫院再往上加價,病患還要花更多的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