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3日電/前日,媒體報道福州一網友分別用日本動漫人物名“冴月麟”、“東風穀早苗”購買兩張動車票,順利往返福州站至福州南站之間,引發很大關注。於是有記者親身體驗,用“西門吹雪”等作為車票上的人名,在12306網站順利訂票,隨後取票、乘車,一路無阻。針對為什麼車票上的名字和身份證上的名字不符仍可乘車的問題,福州火車站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工作中經常遇到乘客在12306網站上訂票時名字出錯現象,為方便乘客出行,只要身份證號碼正確,火車站一般都會讓乘客上車。
瞧這語氣,非但沒有火車站存有漏洞不夠履職的感覺,反而是火車站能為顧客著想實乃好事一樁。當然,這樣說也有一定道理:畢竟身份證號碼是唯一的,能對上就算達到實名制的目了;對於名字,人們按照自己的喜好取一些網名、化名、藝名、筆名,可以說屬於個人的自由和權利,對這種現象,尊重比苛刻好。就像金庸大家都知道,非要苛求其用查良鏞買票,是不是有點不近人情。
網上有一種聲音,似乎火車站必須要求真名買票,從嚴格履職的角度看,這種聲音似乎有道理。但思路一轉,為何如此苛求買票者的信息完整,賣票者卻可以躲過信息的完全公開呢?
當初提出火車票實名制時,最重要的理由是打擊票販子。但實名制實施了,票販子依然活躍。於是有人指出,實名制並不能解決票販子的問題,關鍵是鐵路部門要清理自家門戶,取消傳說中的特權票、保留票,把票完全投向市場,把票務信息完全公開,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票源。實名制實施後,所有的買票者都以“真身相陳”,賣票者卻還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就是不願把那些原本應該徹底公開的信息向大眾敞開。一方面,你要求別人必須信息真實和“公開”,另一方面你卻不公開所有相關信息,那麼苛求別人的正當性又何在?所以,網上許多人支持“化名”購票,這其中多少夾雜著對信息公開不對等的不滿。
事實上,公民信息與票務等信息的公開並不是一個對等關係。大多情況下公民信息可以不公開,但票務信息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公開。只有先做到這一點,火車票實名制才具備正當的前提。
(來源:《成都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