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30日電/煤炭是中國能源消費的主體。但從2012年以來,我國煤炭需求下降,煤價大跌。經歷“輝煌十年”的“煤老大”,顯然感受到了陣陣寒意。在能源革命的背景下,煤炭行業何去何從?
“煤老大”怎麼了?
近期,煤炭產量14年來首次下降的消息,成為行業關注焦點。中國煤炭工業協會29日發布的《2014年中國煤炭工業發展年度報告》顯示,預計2014年,我國煤炭產量同比減少2.5%左右,是自2000年以來的首次下降。
煤炭產量十餘年來首次下降,也將煤炭市場帶入了“寒冬”。自2012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煤炭市場深度調整,賣方市場變成買方市場,煤價大幅下跌。2014年,煤炭市場供大於求矛盾依舊突出,庫存增加,效益下降。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統計,目前全國煤炭企業虧損面超過70%,大部分煤炭企業經營困難,一些企業減發、欠發工資問題突出。
新華網報道,煤炭市場為何突然間不景氣了?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分析說,造成煤炭市場供求變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煤炭市場需求不旺、產能建設超前、進口規模較大等。
此外,生產集中度低、勞動生產率低、企業社會負擔重、市場化程度不高等煤炭行業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在經濟下行、需求放緩的時期充分暴露出來。
“黃金十年”一去不複返,煤炭行業面臨的困境已是業內共識。29日舉行的“2015中國煤炭高峰論壇”,將主題聚焦在“能源革命和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煤炭發展戰略與規劃”。與會專家認為,煤炭行業將進入需求增速放緩期、過剩產能與庫存消化期、環境制約增強期和轉方式調結構攻堅期。
由此看來,“煤老大”的“苦日子”還要持續。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在論壇上說,煤炭行業依靠數量、速度、粗放型的發展方式已經結束;煤炭產能過剩已成定局,短期內市場供大於求的形勢難以改變;煤炭價格穩定很難,回升到2012年的高位幾乎是不可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