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13日電/俄、德、法、烏關於烏克蘭東部問題的四方會談實現突破,各方商定自2月15日零時起實行全面停火。這是烏克蘭東部發生軍事衝突以來規格最高的停火協議,普京、默克爾、奧朗德、波羅申科用長達16小時的談判打造了它。這樣的停火協議按理說應當是嚴肅的、有價值的,它值得包括中國輿論在內的世界輿論的歡迎和祝賀。
然而歷史的經驗告訴人們,所有政治解決方案不夠堅定、具體的停火協議又都是脆弱的。現在普京公開宣布了尊重烏克蘭的領土完整,但他要求烏實行憲法改革,給烏東部以獨立外交權。基輔表示修憲的目標是向東部兩個州“分權”,而非允許它們“自治”。不難看出這當中仍有相當的差距。
就在一年以前,烏克蘭還在鬧“顔色革命”,去年4月基輔的學者們還對環球時報記者組說,他們完全不相信會發生戰爭。現在的情況恐怕是很多人不太相信和平會真的到來。
人們注意到,圍繞烏克蘭東部問題,大國戰略層面的矛盾仍未平息,而很多人認為,烏克蘭衝突是大板塊撞擊產生的斷裂。華盛頓沒有參與這次談判,它在明斯克會談的前夕還在討論向基輔提供10億美元致命性武器的必要性,這顯然與會談的目標背道而馳。
去明斯克談判的四方都是烏克蘭東部衝突的直接利益攸關方。烏克蘭是內戰的承受者,俄羅斯挨得最近,德法都是歐盟國家,烏東部戰事的升級對它們各方都弊大於利。
美國的情況有所不同。莫斯科怕被戰爭波及,法德也怕被牽連,美國則有超脫的資本,它最關心的是歐洲的“秩序”。很難說在華盛頓看來遏制俄羅斯與維持歐洲中部的和平哪個更重要。美國對烏克蘭衝突的切膚之痛肯定不如歐洲人那麼深。
當然了,也許華盛頓也願意讓烏克蘭的事情冷下來,因為美國如今把“亞太再平衡”戰略擺的位置要高於它的歐洲戰略,如果能從歐洲騰出手來,至少奧巴馬本人像是樂意的。
總體看來,烏克蘭東部衝突是“有些奇怪的戰爭”,基輔與莫斯科的對立也有些奇怪。在俄羅斯周邊存在一種抱北約大腿與莫斯科對抗的流行思維方式,在俄歐、俄美之間左右逢源的平衡術受到冷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