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農委會”前副主委林享能(中評社 黃博寧攝) |
中評社上海5月4日電(記者 黃博寧)大陸惠台讓利,進口台灣優質農產品,台灣漁農業者有感嗎?獲益了嗎?怎麼才能更好?昨日的國共論壇上,台灣“農委會”前副主委林享能、中華供銷集團海洋經濟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金誠、台灣農會理事長蕭景田、本來生活網董事長喻華峰四人就此問題展開一番討論。
台灣“農委會”前副主委林享能率先表示,兩岸自解凍以來,農漁業交流日臻密切,兩岸經濟協議框架簽署以後,18項台灣農產品列入早收清單,2013年兩岸農產貿易為18.16億美元,比2006年增加一倍,台灣首次享有順差。
然而,台灣農產品外銷,多由中間商人壟斷,壓低農產品田邊價格,在大陸高價販售,農民未獲實利。台灣農產品銷往大陸有關卡障礙,小三通便利終止,且要對台灣農產品加收增值稅。這使得漁農業合作雖然穩定增長,大陸各省領導紛紛率團來台,也紛紛聲明採購農產品,無感者還是甚多,且抱怨頻繁。
林享能希望,台灣漁農產品在陸銷售能減少中間環節,直接由漁農會採購,同時公開定價標準,增值稅享受國民待遇。
中華供銷集團海洋經濟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金誠坦誠,進口台灣農產品,台灣漁農業者是否得到實惠,是個問題。這幾年來,為了減少中間環節,使兩岸民眾收益,供銷集團也做了很多努力。
以石斑魚為例,原先在台灣銷售的價格是40多元一斤,來到大陸的售價是160元左右。後來通過減少環節、在大陸設廠、分工合作等方式,石斑魚在大陸的銷售價格控制在80元以下。石斑魚只需要3個小時便可以順利通關,來到上海的時候還是“活蹦亂跳”的。所以,兩岸漁農合作貴在實踐、貴在真誠。
台灣農會理事長蕭景田呼籲,大陸採購台灣農產品的時候通過農會,“保證信用可靠”。他也希望台灣農產品能快速通關,現時大陸規定多,致使新鮮農漁產品在市場上已不再新鮮。他也提到增值稅使台灣產品喪失價格優勢,希望有國民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