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劉風的努力沒有堅持下來。貧窮、綿延的家暴和鎮上缺少父母教育的留守兒童群體,讓劉風逐漸迷失。
劉風的家裡很窮。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僅靠父親開三輪摩托維持生計。五口人擠在一爿紅磚房裡,屋子裡還是泥地,紅薯、蘿蔔雜亂堆在桌邊,是村口最寒磣的屋子。
再嫁的母親沒有工作,不受公婆喜愛,家裡常吵架。
劉很多年沒有叫過“爺爺”、“奶奶”。“他們打媽媽,趕媽媽走,還說我是野種”。他說,他也不太喜歡爸爸和叔叔,爸爸“曾經進過監獄”,叔叔因為詐騙至今還在監獄裡服刑。
說起童年劉很失落。“沒有朋友,不止一次聽到村裡的家長教訓孩子,離自己遠點。”他說,上小學時自己最大的願望是,不要成為爸爸那樣的人。
父親、遊戲與困惑
在劉風身邊的人看來,這位曾經立志考大學的少年,似乎從初一下學期開始變壞的。期間主要原因是父親的家暴和自己沉陷在遊戲當中。
“和同學打架打破教室玻璃、幾乎從不寫作業”,劉的一位老師說,即便找來家長,他爸媽特別是母親也不責怪孩子。
“媽媽對我比較寵愛,小時候他們都慣著我,犯什麼錯誤都不批評。”劉風說。
相比母親的溺愛,父親對劉風的教育選擇了暴力。
剛上初一,劉風因為在班上吵鬧,被找了家長。回家之後,父親先是把他打得手、臉破裂,接下來又把他的書包扔出了家門。劉風的班主任唐老師記得,三年裡,他多次看到劉風鼻青臉腫去學校上課。
不久前,唐老師晚上看見劉風還在大街上晃蕩,於是打電話叫他父母領孩子回去。兩人很快來了,下車就開始吵,“媽媽指責爸爸只知道打,爸爸指責媽媽只知道罵,吵了半天,孩子跑了,一晚上也沒回去。”唐老師回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