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家用電量來算,收回3萬多元的投資要12年左右,但賬還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算。”倪歡家在多層住宅樓的一樓,有個將近30平方米的狹長型陽台,東南朝向的,所以早上和中午都特別曬,她最初的想法是做一個有活動搖柄的遮陽棚,但算下來大概要兩萬元左右的費用,“我想遮陽棚材料的使用壽命是10年,還不如太陽能薄膜的壽命長。現在這個太陽能發電板既充當了遮陽棚的功能,又能發電。性價比更高。”
除了這16塊太陽能發電板,倪歡家中還有一輛新能源汽車,一組廚餘垃圾堆肥箱。新能源汽車狀態最好的時候百公里能耗費用不到5元。利用酵素粉將剩菜葉、果皮等在堆肥箱發酵,不僅能消化部分生活垃圾,用在陽台菜園裡也是上好的肥料。
“整個生活很低碳,希望能給喜歡環保的人參考。”昨日市節能減排中心相關人士帶著首批11名低碳社區相關工作人員參觀了倪歡的生態陽台,大家都非常羨慕倪歡這樣能源“自給自足”的生活。
環保生活也有“坎”
其實,太陽能發電並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倪歡在安裝太陽板的過程中,在和社區溝通上花費了很多的精力,比原來想象的要複雜。首先,需要小區業委會敲章才可以去電力公司備案,“我們小區裡住了很多老師,給了我一些基本的建議。首先發電不能夠影響到鄰居和公用用地;其次,要求必須得到樓上和緊鄰一戶鄰居的簽字同意。”
倪歡在和鄰居溝通上前前後後花了兩個月,不僅是業委會要求的兩戶,還和樓上二到五層都打了招呼。但還是出現了一些想不到的質疑,比如業委會原來擔心光伏薄膜會不會反光影響到對面樓的居民。為此她專門去問了供應商,得到的答案是不可能反光,因為一反光就會把能量反射走了。甚至還有業主懷疑是不是有輻射,“這明顯是不了解光伏發電,但我非常理解,只能去解釋。”光伏裝置建成並網不到一周,物業公司就打來電話,稱有人投訴她這個是違章建築,還好由於程序完備,物業公司駁回了投訴。
(來源:《新聞晨報》) |